见了道:“望龄有策直说。”
陶望龄见林延潮询问道:“先生,弟子有一策,我们将学功堂杂论由原先十五日一刊,改至一旬一刊或七日一刊,甚至五日一刊,并将一刊五千字减至四千三千字,甚至两千字。”
“如此缩短刊期,不需几日,孙匠人就可完工了。”
“两千字?五日一刊?那不与朝廷邸报差不多了吗?”一名弟子立即反对道。
一名弟子道:“我以为陶师兄所言有理,但两千字确实太短了,五日一刊也太仓促。我们不如七日一刊,一刊三千如何?”
听了这名弟子这么说,徐火勃他们思索一阵,都不出言反对。
林延潮最终也是点了头,七日一刊,其实就是与后世的周报差不多了。
学功堂杂论是自己试行之举,若是成熟,下面自己会推行有关民生政治的日报,晚报,时报。
贺子明立即拨打算盘道:“一刊五千字,给银两分五钱,三千字,则给银一分五钱,八百份则是十二两,二十八日即是四十八两。一月最少可入五十两。孙匠人你以为如何?”
孙有功与手下的匠人此刻已是幸福得快要晕过去了,马上坚决地道:“小人立即让老大滚回来就是,全家一并为状元公鞍前马后。”
众弟子都是齐笑。
贺子明继续道:“孙匠人得五十两,我们也可得五十两,扣去十五两笔墨纸张之费,尽得利三十五两,若是作为几位编撰同窗,以及先生的润笔之酬,简直绰绰有余。”
众弟子都是点头,原先他们都是打算以劳力贴补,作为弟子应尽义务。但没有料到林延潮还给他们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
徐火勃却一直凝眉,林延潮看向这弟子道:“火勃有什么话不要放在心底。”
徐火勃吞吞吐吐地道:“先生,学生浅见,既是有足够之利润,弟子建议可以让学刊在纸张,墨工上更考究一些,如此方才对得起先生的匠心之作。”
林延潮听了笑着道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