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的结果,再禀告给天子,让天子定夺。
廷议的议事级别在于部议之上,而且与议人员不定,不限定部院范围,在廷议前会专门指定廷臣参与集议。而廷议决定之事,皇帝一般不会反对,通过率在百分之九十。
所以廷议已经取代了朝议,成为明朝文官辅政的最高会议,也就说传说中,一席话可以决定国家大事,天下无数人命运的集议。
与廷议可以比较参考的,就是廷推。
所以听到吕中书说,朝廷指定自己参加廷议时,林延潮心底惊讶之情,也是难以形容。因为自己的资历,明显不够啊,而且自己也不是部院大臣,身为一名词臣,是没有资格对朝廷大事指手画脚的。
待吕中书说礼部奏章时,林延潮才恍然,原来是‘文教’这件事。
于是林延潮随吕中书来至文渊阁。过了片刻后,林延潮得见张四维。
几月不见,张四维亦是愈发阴沉。
内阁三位大学士,各有不同。
官员见张居正时,望之令人惧,颤栗不敢答。见申时行时,则是觉得可亲,如敦厚长者。
至于张四维,官员们私下不好说。
就林延潮看去,觉得有几分阴柔。这阴柔并不是贬义词,只是觉得这位阁老有些与众不同。
其一就是不怕热,以前林延潮在内阁当值时正值酷暑。
官员们都脱去公服,打赤膊办公,但张四维却不同,身上的公服,穿得一丝不苟,整整齐齐的,闷在文渊阁公事房里办公,一坐一下午。
其二就是不好亲近,平素不理普通官员,也难得见他有几分笑容。
其三就是才干,在张四维手下历事。林延潮深知张四维处事之能,虽说张居正没有放权给他,但无论大小事经张四维之手,都是井井有条的,他的能力文渊阁上下都有目共睹,甚至有种‘智多近乎妖’的感觉。
所以若是张居正退下来,由张四维接任首辅,林延潮不敢说变法改革能不能继续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