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文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八百六十五章 去开封(第1/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淤田卖得差不多,林延潮刚回同知署,就被告知付知远派人来找林延潮去府衙议事。

    孙承宗,丘明山等人担心是否有什么变故。林延潮却知付知远却不是那等朝令夕改之人。

    林延潮来到府衙时,付知远正在吃饭,顺便还在看公文。

    他的桌上一盘鱼,一盘青菜,见了林延潮就命旁人给他添了一副碗筷。

    付知远夹了一筷子鱼道:“堤内淤田,本府已与汤先生商量过了,此事还是闷声的好。卖了多少亩田,收了多少两银子,本府已严令下面的人封口……”

    “朝廷那,藩司那,本府可以主张。修……修百里缕堤,不费朝廷一文钱,此事就算是对的,说出去,其他治河的官员颜面上是不好看了。”

    付知远吩咐着,他说得对,林延潮修建百里缕堤,还倒赚三万两的事,若传出去,简直是打黄河两岸管河官员的脸,这对于他的仕途没有好处。

    而且对于付知远而言,林延潮向老百姓收钱的事,心底还是有保留。

    林延潮开淤田此举,毕竟还是向老百姓收了钱的。就类似于王安石变法,口中喊着'民不加赋则国用足',但司马光反对,认为'善理财之人(王安石这一套),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福'。

    但付知远有所保留,却不等于反对。

    不肯变通的儒生称为腐儒,不能大儒称之。真正的大儒是能包容并蓄的,特别是上层的士大夫。历史上利玛窦进京时,对于西方学科,明朝上层士大夫是能包容接受的,而且还大有西学东渐之势。

    若明朝国祚可以延续,可能根本不会有什么后来的洋务运动之事。

    而林延潮搞水利,向老百姓卖淤田。

    付知远心底对林延潮能捞到这么多钱是很震惊,因为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但震惊之余他首先想到,此举是不是压榨老百姓钱财了,取利于民?有没有愚弄百姓,敛取钱财的嫌疑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