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七十一章 双引工程(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作为苏联的坚强铁壁,被克留奇科夫冒死转移出来的kgb资料库里,说是有着苏联全部的资料备份都不为过。

    不论是技术还是人员,kgb的档案库里应有尽有。

    这就解决了双引工程的第一个难题,做到了有的放矢。而除此之外,在引进人才方面,有了苏共的帮助,中国同样得天独厚。

    苏联的军工领域里,掌舵的都还是斯大林时代的那一批老布尔什维克,有些甚至是上过二战战场的。毕竟二战结束才四十多年,这批人正值告别工作岗位前最发光发热的阶段。

    他们相比苏联的年轻人,更重视中苏友谊,保留了相当的布尔什维克作风。与其生活无着或者去西方从头开始,显然到中国来打工要从感情上更能接受。

    这些人来了中国,颇有点继续援华的势头。对中方的问题可以说是有问必答,技术材料方面也毫不吝啬,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出于布尔什维克之间的感情达到了掏心掏肺的程度。

    这几年来,国内对胡总的一系列操作进行的研究,收获也很不小。其中认为最大的经验收获,就是扭转了对中国当前体制“一无是处”的评价。

    胡总那一连串的“秀操作”,很大一部分都是建立在“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个原则上。

    虽然中国要发展市场经济,但也绝不能丢掉动员能力强的这个法宝。而事实也证明,两者之间并不冲突。

    这次双引工程,上面果然又捡起了这个法宝。正巧国内刚搞完技术普查和经济普查,各省在拿到中央整理好的人才和技术资料库之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做出引进计划。

    二号一改原本在使用石油期货盈利时的小心谨慎和吝啬,只要是双引工程需要,花起美金来真是一点也不心疼。地方上只要能把人请来,上面就给你解决至少40的配套资金。

    过往中国对苏联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可以说是又恨又怕,这条苏联的西伯利亚大动脉,构成了对中国北方精华区域最直接的威胁。它的运载能力,直接决定了苏联对远东地区的控制力、决定了苏联远东军事后勤能力的上限。

    然而如今中国对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那可真是恨不得把所有的中铁所有的筑路队都派出去,帮俄罗斯把西伯利亚大铁路再修出一条复线来。

    每天从莫斯科方向向远东方向开出的列车,上面都坐满了准备进入中国的各种技术人员和学者。在火车的行李车厢里,不用问肯定也同样堆满了各种重金难求的技术资料。

    叶利钦不是没想过要截断西伯利亚大铁路,然而事实上他根本是有心无力。

    只说一点,如今在卢布贬值到和废纸差不多水平的时候。国际上唯一还向俄罗斯出口货物的,只有newart集团背后的中国了。

    叶利钦今天敢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明天他就能被愤怒和饥饿的市民们吊到红场上的第一根电线杆子上。

    当胡总的布局是闹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