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七十二章 白音华(第2/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理环境导致的。

    然而在其他方面,苏联经济表现始终是可圈可点的。又由于苏联军工体系的权力和势力范围相当大,他们很大一部分消费商品的供应,竟然实际上是军工厂提供的。

    而且由于军工厂对质量抓的非常严格,军工系统生产的民用消费品竟然还相当受到欢迎——毛子货皮实抗造的口碑,也就是这么打下来的。

    后来戈氏要裁军,首先刀就砍在了军工系统上。本意是想让生产力转移到民用消费品生产领域,然而实际结果却是将苏联的民品、轻工品生产能力给砍没了。

    于是到了苏联末代,苏联人便是连吃饭和穿衣也都成了问题。

    但是这些苏联军工系统的技术和人才,却不会像被砍项目的文件一样,就那么悄无声息的消失了。工厂没了、产品没了,但人却不会也随着官僚的笔给变没了。

    当苏共出面组织起这些人才赴华,生活无着的技术专家和科研学者们,早就已经过够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了。

    上万名走投无路的高科技人才来到中国,对中国的科研体系来说,就像虚竹得了无崖子的传功一般,有了成为顶尖高手的传承。

    这个意义实在是再怎么去重视都不为过。

    当然,双引工程并不就是全部了。中国要想重回世界之巅,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努力。

    苏联的技术虽好,可那一吨、一吨的钢铁,还是要从一个个普通的中国人手上才能冶炼出来。

    要建设一个未来的强大中国,钢铁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从未来中国的发展经验来看,钢铁产能无疑与经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虽然表面看来,美国的钢铁产能在1996年就将世界第一的宝座拱手让给了中国。然而那是美国早就已经完成了需要大量钢铁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对比中美的国力,当年钢铁产能是不太实际的。

    真要对比,只能是比历史总量、人均总量、人均历史总量,这些数据才更能说明问题。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