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是火车车轴的重量,而是每根车轴允许分摊的最大整车重量。简单的说,就意味着它能承受的自重加载重等于轴重乘轴数。
而且别看美国的三十五吨轴重这么厉害,人家使用的竟然还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木枕!
不知道的人一看,我擦,这特么美帝黑科技真心牛皮!中国铁路轴重这么低,肯定是铁总垄断不干活,妥妥的体制问题啊!
然而实际上,只要看过美国的重载铁路就知道,这货的运行速度低啊!跑的和老牛拉破车一样,铁路路线几十年没有翻修过。美国人出行很少选择乘坐火车,实在是客运路线坐起来,简直比过山车都鸡儿刺激。
类似这样的差异,付志恒就必须自行决断如何取舍。一旦白绣线以新标投入运营,他的这些施工标准,未来可都会成为全国的通用标准,怎么可能不小心谨慎。
施工方面在走上正轨之后,他又得常驻大港机车厂。重载铁路的车皮与普通货运车皮又不相同,普通车组制动靠风压,从前到后传递时间几分钟,结构强度还撑得住。
可是国内的轴重上不去,就只能是增加编组数量。这样一来,一列万吨货运车组,可能要拉出去两三公里。这时候仍然采用风压制动,传动时间就无法接受了。否则前面停下来后面没减速,万吨惯性怼过来,钢铁脆的就和巧克力棒似的。
幸好白音华是在内蒙,到绣城这一路上都是一马平川,没有什么上坡、下坡的问题。否则爬坡倒还好说,你试试万吨重载列车下坡时候刹不住,那可真是够酸爽了。
显然风压制动是不行了,就必须得上可控列尾和电空联合制动,这些都是需要投入的大坑。
这还只是制动方面的要求,万吨列车要编组就更加是个技术活了。货运不可能都是同一个目的地,如何编组不比程序员写程序来的简单,在车皮设计上就要首先做好措施,方便进行调整。
除此之外,重载列车的装卸效率也有要求,否则一天卸不来一列车,跑的再多也没有用。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