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七十六章 公司债(第1/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债券?“

    对于1991年的中国人来说,企业债券实在是有些陌生的事物。

    何况铁道部连个国企都不能算是,作为国家的事业单位,中央的直属部门,铁道部融资是从来也没有考虑过发行证券这种方式的。

    别说是铁道债券了,如今这年月,人行要发行国库券都需要动员银行职工内部消化。营业网点的销售任务直接关系到直属领导的业绩,关系到分房和职务等直接福利。

    国库券在相当一段时期里,由于缺乏流通性,很不受欢迎。国务院为此专门组建了国库券推销委员会,由财政部牵头,国务院秘书长出任主任,人民银行、国家计委、中宣部、军委总后勤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等一起参与,阵容空前强大。

    就是这么当成“政治任务”的一层层压下来,还经常会发生无法完成销售的情况。

    就说帝都售出的那笔最大的国库券业绩吧,直接让某北大教授提前二十年享受客户经理一对一服务的待遇,银行上下差不多真就把其当成是财神爷来供着了。

    连有国家财政作保的国库券都是这个待遇,可想而知铁路单独发行债券,群众的接受程度会有什么水平。

    推己及人,四五十岁的路局领导们都是求稳的年纪。家庭理财最多也就是接受死期存款,八、九十年代国库券曾经发生的一些事情,现在让人回想起来都心惊胆颤。

    后来在327国债事件里锒铛入狱的管金生,其第一桶金就是在1988年的国债收购中获得的。

    1988年中国财政部允许国库券在市场上自由转让,在此之前,一张100元的国库券黑市价格不过才75元。然而到1988年政策放开,国库券立刻就恢复了100元以上的价格。

    这么一来,一些“投机倒把”的人瞄准时机,凭借内部消息和敏锐的嗅觉,在黑市大量吃进国库券,以此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实现了财富的积累。

    这些人里既有管金生、杨怀

-->>(第1/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