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起来。
改革开放的年代,大家的胆量和动力是绝对不缺的,缺的就是这种能搁置一些无法绕开问题的变通措施。很多改革政策,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首先取得了成绩,后来才逐渐转正的。
要说各路局下面的工程集团能不能发行公司债?这话问的就太没水平了,凭什么不行呢?
还是拿大秦线来举例,如果并州局要发行大秦铁路运营公司债券,并州当地政府是个什么态度?当地的证券监管部门——地方证券监管机构统一划归证监会,那要到1997年的事情了。作为政府部门,并州证监委你牙缝里敢蹦个不字,呵呵呵呵……
省高官敢生吃了他们。
铁路承包运营同样不是什么新鲜事,利用空余车皮搞三产,盛京局的东风快递不是还上了人日的报道吗?这个事情最多也就是上报帝都局同意,在铁道部里报个备的事情。
不过如果这么搞,问题也还不是没有。
下面的路局领导们交头接耳一阵,明显对这个方案非常动心。然而过了没有多久,角落里一个声音响起,让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如果是各分局下面的公司来发行债券,销售上会不会太困难了?没有铁道部的信用背书,第一年虽然有新科投资,可后面的资金跟不上,这个窟窿可就大了。”
债券用的毕竟不是自己的钱,总归是要还的。要想还钱,首先得有足够的盈利。这项目如果做了一半没有了后续投入,几百上千亿的资金,这个玩笑可是一点也不好笑。
铁道部发行债券,虽然与规不合,但有铁道部的信用作保,这个债券绝对不会愁卖。
可既然是无名无份的承包公司出面,号召力还剩下几分就不好说了。如今群众们都精明的很,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平常连信用社的高息揽储都不敢存,怎么敢买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倒闭的公司债券。
这个问题,确实是问到了这个方案的软肋上面。
不过胡文海敢把方案拿出来说,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