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棚蔬菜(第2/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里好好睡一个午觉。”

    胡文海大手一挥,豪爽的说道:“没问题,卡托姆采夫院士如果答应下来,我可以在海边专门为您修一栋别墅,保证不比西方国家那些富翁享受的条件差。”

    “好了,请您不要再说了,胡文海同志。”

    卡托姆采夫轻轻的摇了摇头,露出一副开心的笑容:“我真是羡慕中国,从你的身上我能感受到你们对科学技术的渴望和对科研工作者的尊重。有着这样的精神和您这样的同志,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成为像苏联这样伟大的国家。”

    胡文海正想说话,卡托姆采夫却摆手阻止了他的劝说,接着说道:“我虽然提议将t-7装置送给了中国,但那是因为苏联已经无力继续进行研究。科学可以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没有了t-7装置,不代表苏联就不需要核聚变研究的科学家,至少我们还可以在苏联进行理论研究,跟踪国际技术水平。”

    “请放心,如果原子能研究所有人愿意来中国,我不会阻止的。不过我已经年纪很大了,请让我为苏联站好这最后一班岗吧……”

    卡托姆采夫真挚的话语让胡文海张了张嘴,却是再想说也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不能说服卡托姆采夫,真的是太过可惜了。

    中国关于核聚变的研究,最早是由李正武院士推动的。从七十年代,李正武院士主要从事的是核聚变的理论研究,包括从哲学高度来研究等离子体的总体性质和品质参数空间等概念。

    要直到1986年,李正武院士提出了中国环流一号这样的实验装置设计思路。在ht-7装置建成之前,中国在核聚变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都集中在对理论的摸索上。

    而苏联作为托卡马克模型的提出者,从五十年代就已经在搞这方面的工程研究了。库尔恰托夫研究所在核聚变研发方面,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前列。

    我们八十年代在搞的研究,可以说不过是重走了苏联人五六十年代的老路。要直到九十年代在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