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也还没忘记八十年代被韩国造船企业逼入墙角的噩梦。产业升级什么的,就不用多想了,反而是现代、三星、大宇等造船厂连年亏损数字都创新高。
正是这种政策滞后性和货币升值、以及日本人的落井下石,正好赶上了中国造船业完成产业升级,从八十年代末开始产能爆发。也就是从1988年开始,两三年的时间,韩国曾经打下来的国际造船市场,摧枯拉朽的丢了个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能说什么呢?这真是赶上这股寸劲儿了,可不是胡总发功的结果。
反正结果就是这个样子,对于一个产业来说,两三年时间就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快的根本让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机会。
反应到具体的数据上,就是韩国的出口额从1988年的609亿美元,到1990年大幅下跌到了421亿美元。少的这部分不问可知,自然是被中日两国给瓜分了。
然而别忘了,韩国本身是个资源匮乏的小国,主要是进出口贸易导向。它的出口额降低,但是进口额却是不可能下降的。一进一出,造成的可就是双倍伤害了。
由于目前国内造船业基本处于中船重工的垄断阶段,所以中国的船舶出口额,绝大多数都是由中船重工取得。1990年,中船重工出口订单和竣工新船收入达到102亿美元。这个数字刚出来,中船重工就得意洋洋的将报告直接递到了长者的办公桌上。
不客气的说,中船重工一家企业,完成了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十五分之一。放眼同级别央企,根本就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可把中船重工给牛b坏了。
当然,这一年里异军突起的黑马也不止一匹。白音华的煤矿如果全部出口,一百亿美元也不是不可能。绣城计算机集团靠着给戴尔组装电脑,出口量也相当好看,不过芯片进口的数据同样也比较好看就是了……
国内兴起的晶圆厂建设热潮,各家出口数字未必很大,但是综合起来就非常可观了。在主板和内存方面,国内的产能也
-->>(第5/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