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八十八章 技术跨越(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别说是水压机了,后来东德和罗马尼亚合建的蔡司厂,不也趁着罗马尼亚乱起来的时候,给咱们胡总完整的搬回来了?

    颜永年停顿片刻,让胡文海消化一下,这才接着说道:“这样一来,我们跳过了五万吨压机的过程,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和资源成本。而且最重要的是,因为在改造罗马尼亚一万五千吨压机的过程中验证了技术,我们有信心在很短时间里就完成十万吨压机的生产制造。只不过这样一来,当年我们和中铁建投签署的合同,就无法履行了……”

    胡文海微微皱头,他对水压机的技术了解不多。稍微有些了解,也是当初决定支持盛重上水压机时候,才找资料了解过的。但即使如此,他也知道,压机要在前一代基础上扩充一倍,是比较简单的事情。而从三万五千吨一次到十万吨,扩充了将近三倍,显然是个有风险的事情。

    当然,实际上三倍扩充在技术上并不那么冒险。不过还是那句话,现实是不需要讲逻辑的。反过来……颜永年总得给胡文海一个理由,说服投资人,本来就是项目带头人的工作。

    “这个情况,你们和中铁建投说了吗?”

    颜永年点了点头:“早就打了报告,中铁建投方面还在研究。投资部楚主任认为,这个方案的风险比较大,从业务角度来说,不合适。”

    胡文海面无表情,点头问道:“那你们是个什么打算?”

    听到盛重没有自作主张修改项目目标,知道给中铁建投打报告,胡文海心里其实是松了口气的。水压机早一点、晚一点拿出来,这都不影响大局。然而正经是制度建设,才是百年大计。盛重知道要尊重资方,这个比以前拿国家拨款时候,就强了不止一点。

    “两条路走,我们打算今年就开工五万吨压机,不过同时在三万五千吨的基础上,进行十万吨水压机的攻关。”

    “时间呢?两个方案的时间,你有没有计算过?同时开工的、一步到位的,都需要多少时间?”

    “同时开工,我们还是能完成原计划方案的。用四年时间拿出五万吨压机,也就是到明年建成这个没有问题。如果是一步到位,十万吨压机我可以立军令状,两年以内见分晓。”

    “两年?”胡文海有些惊讶,一年五万、两年十万?这个……”

    胡文海真是有些不敢相信了,这是建造万吨水压机,又不是盖大棚种白菜。怎么说起来,好像多收一茬庄稼那么简单。

    颜教授干脆的一摊手,痛快的说道:“这也并不奇怪,我们现在既然能用三万五千吨水压机加工缸体和支撑辊,制造五万吨基本上属于轻而易举。而原设计上是要达到单缸五万吨的,有了预研的一系列技术,上个双缸也就有十万吨。在五万吨的基础上,十万吨可以把目前为五万吨生产的配件,完全利用起来。”

    “这样,直接上十万吨,你们有多少把握?”

    “不敢说是万全把握,不过八成还是有的。只不过这样一来,我们需要更多的资金。”

    胡文海挥了挥手,干脆利落的说道:“资金的事情我来考虑,你们要考虑的,就是怎么把后年完成十万吨目标的可能性,从八成提高到十成!”

    麻蛋的,这么一来,岂不是到1993年就能完成十万吨压机的项目?

    一想到这种可能性,胡文海脑海里都是一阵阵犯晕。六年时间,从一万五千吨到十万吨,这也太疯狂了一点吧?

    万吨压机如果能够超车,那么连带的国产熊猫项目说不定也能提前完成。啧啧,那过几年宝岛危机,说不定真能见到一番熊猫对雄猫的好戏了……

    实际上这并不疯狂,或者说,世界一向就是如此疯狂。历史上,中国2006年重新开始投入万吨水压机制造领域。从2006年一重的一万五千吨自由锻到2012年的八万吨模锻,实际上也不过才六七年的时间而已。

    盛重在1988年拿到罗马尼亚的一万五千吨自由锻,到1993年也不过就是六年时间。

    这里面关键的,还是资金投入。国内2006年的压机研发队伍,说不定还没有1988年来的更齐全。毕竟原历史上2006年重新开始,中间还断档了二十年。而1988年的研究队伍,是保留了队伍传承的。

    这种以惊人速度完成不可思议工程的本领,“野蛮发展高科技”的路线,也不只是在压机领域出现过。在一个上升期的国家里,本就应该出现这种奇迹。

    对于这个路线,胡文海还有什么好考虑的吗?五万吨有没有并不重要,它在原计划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