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九十三章 东风物流(第3/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几十年攒下来的家底,大半都已经被绣城给吃干抹净了。挖煤换来的钱,投资在阜新,可能一年也就赚几百块的房租钱。然而如果拿到绣城去买房,即使空着一年也能赚上几万块房价差额。

    甚至就连在下面县市赚了钱点的“老板们”,也宁愿坐上两三个小时的汽车,跑到绣城来消费。

    类似的情况在盛京和大港,同样有所表现。除了牛庄因为有钢城集团的项目和港口项目,显现出繁荣的景象。远离了海岸,渤海省的其他城市一样都面临着这些问题。

    如果单纯从政绩角度来考虑,这环渤海经济带能建设起来,就已经足够吹上十几年的了。

    然而随着胡文海拼命给国内搂了几百亿美元的横财,上面自然是又有了不同的心思。这世界上从来只有愁钱不够用的,哪有愁钱花不完的道理,对不对?

    要将环渤海经济带真正打造成一根珍珠项链,东风快递让二号首长看到了一个希望、一种可行的模式。

    因为有了东风快递,工厂不必只能建设在大城市。而大城市能够辐射的范围,同样也极大的扩张了。小城市拿出来的政策,可以对大企业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同样不用担心上下游产业的衔接。

    能源和资源运输更灵活,小城市也不用担心发电量无法扩张。运输和消费更加方便,小城市同样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风格,专门攻略某种消费细分领域。

    想要实现这一模式,在东风快递的模式下继续深化“交通体系”这一概念,就是必然的选择。

    铁路运力扩张,解决远程运输问题。省道、国道优化,解决百公里以内运输需求。物流中心、快递和公共交通,补上最后一公里这块短板。

    新的交通体系必然是要充分发挥各自交通各自的优势,要能够将交通建设成一个密切的体系,衔接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等多种手段。这样的需求之下,显然过去的多个部门协作,就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了。

    实际上如果要各方继续自幼生长,结果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