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九十三章 东风物流(第5/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来,就要请胡胜利同志赴京上任了。”

    响鼓不用重锤,胡文海挑了挑眉头,从吕秘书这简单的一番话里,便意识到了中央要组建运输部的战略是如何考量的。

    东风快递这个模式是什么情况,胡文海能不心知肚明吗?东北的城市化进程很早,七十年代城市化率就超过了50,大城市病本来就已经有显著呈现。

    再加上这几年胡文海的上下折腾,渤海省下面县市就更加是一付“英年早秃”的形象了。

    明明经济发展迅速、国力上行,然而大城市之外却更加荒凉和凋敝了。农村里大量的劳动力进城,各种社会问题都开始出现,让人不能不重视起来。

    然而在东风快递将触角伸向下面之后,这些县市立刻焕发了一片生机!

    就以阜新来说,原本市里还在担心煤矿资源枯竭的问题。然而当东风快递物流中心与阜新下面的清河门1988年签署了合作协议,这里已是今非昔比。

    胡胜利利用东风快递的渠道优势,从日本引进了一位实力雄厚、信用度高的五金产品生产商。

    到了1991年,经过四年时间的建设。阜新凭借其丰富的林业资源,在清河门一举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的“铁锹”生产基地。

    从牛庄生产出来的钢铁,通过铁路运输到这里。结合当地的林业资源,生产出的铁锹公路运输到绣城,直接装船出海。四年来凭借这条物流线路,以及日本银行的贷款、盛京生产的机床和生产线,阜新的铁锹产能经过了一个爆炸式的增长。

    到了1991年,清河门的铁锹不仅供应了本地、国内的需求,甚至出口全世界,占据了国际市场上五分之一的市场产能。

    有了这一剂强心针,阜新市府已经在筹划位于彰武的木刻生产基地、新邱的坐垫生产基地了。

    说实话,阜新这个铁锹生产基地,这么“屯”的产业能作出这么大的成果,也真是跌破了好多人的眼镜。这种大力出奇迹、野蛮发展生产力的路数,对于中国人

-->>(第5/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