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七章 演示(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还不会有什么危险。

    就因为摄于苏联的牵制,我们的解放军陆军却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才能完成这些任务。

    如果有一种不算飞机的飞机能够上战场——这拟真机究竟算不算飞机,官司还有的打呢。可假设它能够成为一种可用的侦察手段,那侦察兵就能避免多少人命损失啊!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是不属于空军的!

    对,这一点恐怕在陆军看来更加重要。

    军队是组织,有组织就有阶层,有垂直和平行的部门。正常来说,前线某部队想要发起一次战斗,需要空中侦察支援,要怎么办?

    首先,这支部队的主官要向上级报告,然后上级再向上级的上级报告。如果运气不好,也许会一直上报到大军区级别的参谋部进行协调。然后由军区出面和空军沟通,空军按照自己的任务情况,考虑安排某机组执行这个任务。

    当任务执行完毕,得到的情报首先是空军汇总,然后再交到军区。军区汇总,分析之后下发给作战单位。

    这么一圈程序下来,也许为了区区一卷胶卷,就会产生数以吨计的公文和燃烧比战斗机上天还多的汽油,以及喷出起码一水缸的口水。

    比如说对越自卫反击战早期便是这么个糟糕的情况,我军各军兵种甚至各参战部队指挥体制极度僵硬,一点事情只要不是一个单位里的就要往上报告。

    反应迟钝、错漏百出,许多不必要的牺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白白付出了。友军不知道友军的位置,需要炮火支援的前线部队不知道最近的炮兵阵地在哪里。唯一可以依靠的,就只有本单位自己编制内的火力支援单位。

    比如说对越自卫反击战早期发生的代乃狙击战,117团在一票友军的围观下,独自阻挡交趾316a师的进攻。我军以越军数倍的军力投入,结果却被人在局部形成了兵力优势,这与侦察、指挥、支援体系脱节不无关系。

    直到后来中央在前线直接成立了前指,才稍微扭转了这种复杂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