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三、四章(第4/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前,我们拿到了一卷中国朋友提供的录像带。这卷被标为绝密的录像带记录的是一部关于中国一次演习的纪录片,这次演习的双方一边是中方一个轻步兵团,一个是伊拉克人的所谓重装甲坦克团。而演习的结果,竟然是轻步兵团以极低的代价击败了伊拉克的坦克团,这对我们巴基斯坦军队来说,有很大的触动,同时也有很多疑问。”

    实际不等哈德利说完,胡文海就已经知道他要说的是什么。

    能卖伊拉克七十亿美元的项目。国内怎么也不会忘了自己的铁杆小巴不是。一只羊是放、两只羊是赶,其他国家不好说,至少小巴的市场还是要试试的。

    说不定,就再复制一次奇迹。把小巴也忽悠瘸了呢——哦,不,小巴是不能忽悠的。卖给他们的,肯定是真材实料的东西。

    小巴要是被坑了,扛不住印度的压力那就不好办了。

    所以说。中国对推销给巴基斯坦这套体系很谨慎,巴基斯坦是否要上这套体系同样很谨慎。

    中方只负责提供这套体系的真实资料,要不要上,主动权是在巴基斯坦手里的。

    而隔着一层纸和一片屏幕,无论如何对这套系统的理解都有点浮在表面上。伊拉克人的一期工程在建,也没有实际案例可以给巴基斯坦人考察。

    所以说这套系统是否符合巴方需要,此时无疑胡文海是最有发言权的。

    “没问题,哈德利部长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向我提出来。能解答的,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胡文海痛快的答应下来。

    “那我就不客气了。”哈德利点点头。竟然拿出了一本厚厚的文件,翻开封面就开始详细的询问起来。

    只能说幸亏这套体系的精髓是信息化系统,而不是具体的哪些武器装备。深悉未来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胡文海,应对起哈德利的问题才能得心应手。

    具体的信息组织方式和一些信息技术的细节,让哈德利和不断在记录的赛义夫连连侧目,很难相信这些东西真的都是胡文海说出来的。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哪怕是从学校里学习这套系统,恐怕都学不来他这么熟悉吧?

    哈德利从下午一直和胡文海恳谈到了华灯初上,晚饭港务局的人还想请他们去小灶好好吃一顿,却被会议室里的几个人一致推辞。改成端着饭盒边吃边谈。

    从哈德利的准备程度就能看得出来,这次巴基斯坦人接收导弹艇的代表团,本身应该就有接触胡文海的任务。

    只不过是两边赶巧了,胡文海想借巴基斯坦人的光。哈德利也有问题请教到他的头上。

    最后赛义夫记录的文件铺满了一整面桌子,哈德利和胡文海两个人也有点精神上油尽灯枯的感觉。长时间的脑力劳动,让会议室里的众人都显得神情疲惫。

    哈德利的倦容难以掩饰,打了个哈欠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胡先生认为,如果巴基斯坦要按照你的这份设想实现信息化战场,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呢?”

    胡文海也已经是强撑着了。转动有些木然的脑袋想了想,下意识摇头道:“这个我可不好说,具体的报价还是请宝利公司提出吧。”

    哈德利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他专门挑了一个双方都很疲惫的时间提问,就是想让胡文海能够在不经意间说漏了嘴。可惜,胡文海早就是商场老油条,这种简单的伎俩又怎么可能会奏效?

    “哈德利部长,不知道我们需要的幻影战斗机……”

    胡文海暗笑,这点小心思玩不过你这大头兵,我还混什么了?咱们胡总的时间多金贵啊,耗在这半天多,总不能就为了给巴基斯坦提供售前服务吧?

    好在胡总自己也不是体制内人士,外事纪律又管不到他,干脆就开门见山的将他的私货给提了出来。

    面对当事人当面催单,哈德利部长也只好点头,说道:“以巴中两国的友好关系,这种小事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中国同志既然要的着急,我可以通知国内立刻着手处理此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笔交易。”

    胡文海这才满意的笑了起来,站起身伸出手来:“那我就等着哈德利部长的好消息了。”

    “请中国的同志放心。”哈德利满身疲惫,握住了胡文海的手。(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