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五十七、八章 吸口凉气(第1/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五十七章 七百里火烧连营

    针眼无人机回传的画面以十秒钟一次的速度刷新着整个丁37区的红外图像。

    这样的画面虽然不太连贯,但前指里没有一个人对此有什么意见。实际上,能够有这样的画面回传,对这个时代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这也多亏了胡文海取得的一系列成功,使得他能够获得的技术支持越来有力。最初的拟真机,只能是通过飞行学员目视起降,在可视范围内近距离飞行。

    而后蓝剑无人机的前身,他可以动用的技术力量就大大加强,能够使用国内的计算机系统和模拟信号的无线传输,使无人机能够在高精度陀螺仪的基础上,实现视距外飞行和人在回路控制。

    到了针眼无人机,胡文海可以说是在整个国内军工系统全面开放的基础上,整合了所有可用的航空技术。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源自鹰击系列导弹的自动驾驶技术。

    经过改造之后,应用在针眼无人机上的无人驾驶仪,已经能够在数百公里以外自主完成无人机操作员远程下达的飞行指令。

    虽然看似针眼无人机的操作画面与蓝剑无人机相比堪称倒退,从模拟信号的实时刷新变成了数字信号的图片回传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绝对是一次技术上质的跨越。

    不仅是从模拟信号变成了数字信号回传,而是通过数字信号交换机,针眼无人机终于真正成为了一个战场平台。

    依靠这个平台的技术,不仅是可以回传拍摄的图像,同时更赋予了针眼无人机回传更多传感器数据的功能。

    诸如红外、风速、温度、高度、速度、遥感、激光、雷达……

    只要将传感器模块进行更换,针眼无人机可以无障碍的将所有数据都通过一条回路传送到控制台上。

    正是有了这样的可扩展性,针眼无人机这个平台才具有了超越无人机本身的价值。

    不过当然,在南疆前线的军人眼中,很多人并没有看到这些远景。他们唯一真切感觉到的,就是战争的形式正在发生改变。

    “这场战争。我们真的能取得胜利吗?”

    这句话,阮文同当然没有说出来。不论是哪一个国家的军队,在战场上问出这样的话,轻则被军官严厉处罚。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被人执行战场纪律。

    动摇军心,这可不是什么小事。

    但是阮文同相信,这句话肯定已经在不少人心里都这样问过了。

    战争进行了七年了,这场战争也正在变的安南人越来越无法理解。

    “喂,你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带队的小队长抬起了手。警惕的让队伍停止了前进,侧耳倾听然后向队员们询问。

    阮文同连忙采取了一个警戒的隐蔽姿势,动作干脆利落,反应绝对算的上是灵敏,可见他有着极好的战术素养,是个极为优秀的士兵。

    确保了自身安全之后,阮文同这才仔细的分辨这夜间的每一点声音。昆虫的鸣叫,风声掠过树梢,或者偶尔有细碎的脚步声——那是小动物在夜间觅食。

    除此之外,不知道是自己耳鸣。还是错觉。他总感觉,似乎有一种呜呜的风声,像是狂风吹过山谷似的,在天地间回响。

    随即,他借着月光从周围的战友脸上,也看到了这样一种疑惑的声音。

    随即,他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

    “是中国人的飞行燃烧弹!”他悚然而惊。

    “什么?”

    “我听说过,中国人有这样一种武器,能够把一条坑道里的人全都烧死或者憋死!这种武器可能是用飞机发动机改造的,我在金兰湾听到过飞机的声音。远了就是这种……”

    阮文同的话还没说完,就见到远远的天边真的有一道火光疾驰而来。他目瞪口呆的指着天上,惊叫:“快看!”

    小队里所有人都扬起了头,看着天空中正在飞快掠过的那道火光。夜晚的光线昏暗。只能隐隐约约的看到那是一架有着长长翅膀的圆柱体飞行物。

    电光火石间,这架飞行物以相对飞机来说是“极低”的高度,从小队的头上迅速飞过。

    直到这时,补给小队的安南战士才听到了飞机发动机发出的剧烈轰鸣。

    “那是基地的方向,快开枪!”

    补给小队的队长肝胆欲裂,一边大喊着。一边迅速的打开了手上ak47的保险,哗哗的将子弹向着那团火光的方向泼了出去。

    他的队员们虽然没有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