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一十一章 铁路包干(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二十年后,红豆集团董事长周耀庭回忆这段历史,在中央电视台的专题采访里,公然拿大嘴巴抽价格双轨制的脸。他对着镜头说,“国营企业是老大哥,乡镇企业不是小弟弟,乡镇企业是私生子。那个时候,我们乡镇企业得到的是私生子的待遇。”

    “红豆发展起来,国家从来没有给过一公斤的柴油,一公斤的棉纱,从来没有任何计划内的原料。1985年、1986年前后,纺织企业原料极其紧张,不少工厂都断餐了,我们企业做外贸没有棉纱,想到市里的部门去争取一些。回答当然是没有,因为你们是乡镇企业,不可能给一公斤棉纱。”

    当时国家为了保护体制内的国企,曾经出台过非常严厉的禁令。重要生产资料和紧俏耐用消费品的批发业务,只能由国营单位经营,不准套购就地转手加价倒卖,不准倒卖计划供应票证,不准任意提价,不准以任何形式索取额外收入,对投机倒把者,要坚决制止严厉打击。

    结果倒也真是清退了绝大多数的倒爷,但这些被禁令吓跑的都是什么人?只是没有社会背景的人,空出来的市场空间,肥了什么人自不必说。

    胡文海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拿下百货大楼,倒是有八分之八十的原因。是看中了它那个国企背景的“公章”。

    八十年代的供应短缺,没有这么一枚公章,甚至连计划外产品还未必能买的到。有了这个权力,百货大楼手上就有了计划内的采购份额。用计划外的价格购买超产商品,也就算得上是理直气壮了。

    不过事情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按下葫芦又起了瓢。这边胡虎和路大明入手百货大楼刚有眉目,另一边胡胜利成立东风速递公司又冒出了阻力。

    “绣城铁路局驳了你的提案?为什么?你没说,这个三产能够大量解决铁路职工家属的就业问题?”

    胡文海有些惊讶的看着胡胜利。实在想不通,这么好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却被铁路局的人给打了回来。

    “说了。”胡胜利一脸的沮丧,摇头苦笑:“其实真说起来,根子不在这个这个事情,而是在我啊!”

    “小叔你的资历问题?”胡文海心下了然,一点就透。

    “差不多吧,也不光是资历问题。”胡胜利叹了口气,说道:“这里面事情复杂的很,我的资历是一方面。毕竟刚工作没多长时间,三产公司的事情我来提上面肯定有顾虑。除此之外,虽然是三产公司,但毕竟还是有级别的。我即使是大学生,可也没有这么快就当领导的道理。上面对我们的计划也有些意见,认为我们提出的路线不太现实……”

    胡文海摆手,打断了胡胜利的话,直视他问道:“小叔,究竟是什么原因,你能不能和我直说?”

    胡胜利愣了一下。最后才僵硬的点了点头:“在局里征求意见的时候,我的领导评价不过关。”

    “你们领导对你有意见?”

    胡胜利无奈的扯了扯嘴角:“是也不是。我一个科员,他对我能有什么意见?之前我就提过三产和盘活资产存量的事情,我们领导始终都是反对意见。原因很简单,他是怕引火烧身。咱们这个方案如果实行顺利,最后很可能会对铁路托运系统形成竞争吧?”

    “对,不仅是竞争。”胡文海若有所思:“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搭建起来这个体系,整个铁路货运系统都会受到影响。至于托运,很可能干脆就被我们给吞并……”

    胡文海没说出来的设想。铁路系统如果能够提供更大的运量和更灵活的配货方式,受到影响的可不仅是铁路的货运系统,而是整个中国的物流系统。铁路比历史上更迅速的大发展,必然会影响到的公路运输生态。

    “没错。”胡胜利嘿了一声,点头:“其实我们铁道部还是很有改革动力的,从1980年就实行了多种经济责任制,现在各单位对经营成果是要承担经济责任的,而不是过去那种一切凭计划运作的方式。咱们这个计划实施起来,虽然表面上看绣城铁路分局的收入会有一定提升,可这是抽了堤内的水来浇堤外的地。”

    他脸色严肃,仔细的给胡文海解释道:“托运和货运系统现在的内部清算价实际是和成本严重背离的,利润主要集中在分局,而不是站段。路局给站段留利水平很低,分局收走了站段的绝大多数利润,起了一个平均再分配的作用,这里面涉及很大的利益。可如果我们的速递系统搞出来,站段搞三产的利润分局还有什么立场征收?这威胁到了分局自身的权力地位!”

    “嘿,我明白了!”

    胡文海点头,虽然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