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三十五章 代号泽塔(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绣城的国家机关会议室里,已经一把椅子都没有了。开会方式全面向新科公司学习,每个人发言时间不许超过十分钟,全程站立开会。至于说有人以身体不好为由反对这种做法,王以纯毫不客气的顶了回去。

    “你连十分钟都站不了还当什么人民公仆?怎么为人民服务?趁早收拾铺盖卷滚蛋回家!”

    想到深土川的事情,王以纯顾不得熬了一夜的疲惫,再抓起电话来,向自己的秘书询问道:“帮我查一下,看看新科的胡文海同志现在在哪里?”

    ……

    “冉厂长、倪主任,二位辛苦了!”

    胡文海先是热情的拽住倪光南的手,用力的晃了晃,以显示自己激动热切的心情。然后转过头来,看向旁边一个穿着普通蓝色工作服的年轻女人。

    绣城计算机厂年轻、漂亮的女厂长冉妮则大方主动的伸出手来,轻轻的和胡文海握了一下,然后笑道:“胡总太客气了,只要你的钱到位,我们怎么工作都不觉得辛苦的。”

    胡文海眉开眼笑:“冉厂长放心,东西没有问题,我绝不会亏待了咱们计算机厂就是。”

    倪光南哈了口哈气,跺了跺脚:“胡总,东西都准备好了。外面天寒地冻,咱们先进去再说吧。”

    “好。那咱们就先进屋!”胡文海搓了搓手,有些迫不及待的向研发实验室的大楼里走去。

    绣城计算机厂,前身是绣城无线电二厂的计算器研发处。八十年代初才从无线电二厂独立出来的计算机厂,开始只是一个不到三十人的区属小型企业。主要的业务是为夏普的pc1500可编程计算器做扩展配件。诸如打印接口和扩展内存之类的小东西。市场不大、产值不高,好在做这个业务的企业也少,这才让绣城计算机厂在接下来几年时间里,发展成了一个八十多人的小企业。

    虽然还是小企业,但在1985年的时候。这家企业却迎来了一位归来的游子。这就是计算机厂现在的厂长冉妮,普林斯顿计算机硕士,谁也想不通她为什么会愿意放弃美国的大好前途,反而选择了家乡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

    但就是这个八十多人的绣城计算机厂,竟然拿下了七十亿军贸项目里的多项电子产品竞标。抓住这个机会,在绣城工业局的支持下,绣城计算机厂竟然反过来吃掉了市无线电二厂。冉妮和原来绣城计算机厂的管理层,从八十多人小厂的领导,一跃成了上千人市无线电二厂的当家人,惊掉了一群人的下巴。

    哦。你问原来市无线电二厂的管理层?他们还是市无线电二厂的领导。只不过后来的市无线电二厂,全员加起来二十八人,连一个科级以下的工人都没有。级别不变,工资只有基本待遇,工作岗位绝不调整。请原来的管理层顶着市无线电二厂的牌子一直到天荒地老,真正实现了“爱干干、不干滚”的境界。

    可以预见不用一年时间,现在的市无线电二厂已经是改革开放的标兵单位。原单位领导有二十四人打报告要求下海,为广大人民群众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带头作用。剩下的四个人,现在天天在市无线电二厂留守处的门房里,给现在的绣城市计算机厂当门卫呢。

    “二位。不知道你们谁能给我介绍一下,咱们的项目目前进展如何?”

    胡文海走在计算机厂研发处的实验室大楼走廊里,看的出来,冉妮是真的在这个实验室投入了不少的资本。三层的小楼。建筑里面虽然有些破旧,但有些地方看起来却颇为高档。透过门上的玻璃能够看到高大的空调柜机,走廊的墙壁上是整齐簇新的配电箱,走廊和室内铺设的防静电地板,让这里看起来和八十年代的科幻片几无二致。

    胡文海偷眼看去,倪光南和冉妮看起来相处的不错。也是。他们一个是普林斯顿高材生,一个是加拿大国家研究院的访问学者。都是放弃了国外的优厚条件,选择了回国发展,想必这样的两个人应该会很有共同语言。

    倪光南向冉妮看了一眼,笑着摇头道:“我是客、冉厂长才是主人,汇报成绩这种好事,还是请冉厂长来吧。”

    “倪主任这话说的,没有你的帮助,单凭我们计算机厂的能力可做不成这个项目。”

    话是这么说,不过冉妮接下来还是当仁不让,侃侃的介绍起项目的具体情况来。

    “从去年接到胡总的委托之后,我们计算机厂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得到了科学院计算所、骊山微电子厂,还有电子工业部六所的支持。为此我们与六所合作开发了一款图形卡,与骊山微电子厂合作生产了国内第一块35微米技术的4k内存,与科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