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一十七章 深信不疑(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至少只要有胡文海在,熊猫国产化项目组的研究员们,对此是深信不疑的。

    胡文海在项目组里足足泡了一整天,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研究所。

    对这种看到自己播种下去的希望逐渐茁壮成长的感觉,他甚至有些兴奋的上瘾。就连之前面临的科威特人的拒绝,似乎都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不过当他从研究所里出来,仍然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

    这个事情再去找科威特人是没有用的,科威特不是一个能够独立自主的国家。美国人的要求是他们无法拒绝的,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雷神和休斯公司身上。

    几天之后,魔都方面传来消息,新科晶圆厂试生产准备已经进入尾声,终于要进入正式投产阶段。

    这个事关新科公司未来十年的重要时刻,胡文海是断然不会缺席的。

    在帝都机场的候机大厅,胡文海看了看手表,和倪光南、孟正峰正要准备起身登机。

    说起来胡文海也不是没有想过弄上一架商务机,以他时常可能化身空中飞人的情况,一架随时想走就走的商务机倒也不是光为了充面子,而是有着切实的工作需要。

    不过这个事情他还没有打好主意,毕竟作为国内第一个私营企业“资本家”,再来一架私人飞机好像有些太出风头了。

    当初因为私人飞机的事情,可是没少吸引民间的目光。对艺人来说可以不管好名声、坏名声,只要知名度高都能变现。但以胡文海敏感的身份来说,太出风头就不是什么好事儿了。

    自从新科集团浮出水面以来,一些南方城市思路比较灵活的官员,甚至把招商引资的主意打到了他的头上。毕竟新科集团不管怎么说还是一家中国企业,绕开了如今外资进入中国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合资企业中方股份必须占有50的要求。

    新科集团既然是中国企业,资本丰厚,只要愿意到当地投资,一些当地政府给出的条件相当之诱人。合资、独资,甚至是地方政府担保从银行贷款和垫资都不是不可以商量。

    但胡文海仍然拒绝了这些请求中的绝大部分,暂时来说,还不是新科集团大肆扩张的时候。

    在九十年代之前,新科集团的战略仍然是以低调发展为主。

    要说起来,孟正峰在帝都这几天也没闲下来。作为新科集团信息工程事业部的部长,他可很是在部委和相关单位刷了刷脸。

    电子工业部、机械工业部,水利电力部和铁道部,很多地方这一周来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虽然有着新科集团的金字招牌,但他要推进的事情仍然不太容易。

    邮电部虽然声称国内只有两百多万部电话,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真要统计中国的电话装机量,实际上很可能超过了千万部。那么这些多出来的电话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很简单,这些都是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电话。

    邮电部手里虽然掌握着通信的主干网络,但这个时代很多国企是有自己内部网络的。关起门来自己上交换机、自己拉线,在工厂内部安装的电话邮电部是插不进去手的。只有出了工厂的外线,才是邮电部通信局管辖的范围。

    孟正峰的目光就瞄准了这些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内部资源,如果铁通能把这部分资源整合起来,邮电部的装机量可就不够看了。而淘汰内部网络使用的落后技术的交换机,转而将交换功能集中到铁通的手里,则是孟正峰推进信息工程的第一步。

    对此中船总公司倒是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样一来对巨型总段造船法的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机械工业部的其他国企和单位就不是那么容易说服了,哪怕有着明确的利益,可架不住繁文缛节的决策过程和部委对整合资源过程中繁复工作的排斥。

    这一周时间里,孟正峰也不过是在这几个关键部委混了个脸熟而已。真正要有所进展,还是遥遥无期的事情。

    不过暂时来说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魔都新科晶圆厂即将投产的消息一传来,胡文海便迫不及待的结束了自己的帝都行程。

    三人从候机室里出来,胡文海突然停下脚步,原来却是遇到了一位老熟人。

    “胡总!”

    胡文海有些惊讶转身,正看到池秘书走了过来:“哎,池秘书这么巧?”

    “怎么巧了,我这是专门来送送胡总的。”池秘书笑道:“胡总怎么这么轻车简从,要去魔都打个招呼,让我来安排就是。”

    “嗨,不麻烦池秘书了。”胡文海不好意思的叹气:“我这回可是让池秘书失望了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