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一十八章 欢迎宴会(第5/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飞机更快、更容易的生财渠道。

    合资企业申请下来的土地过些年转手一买,或者干脆转变土地用途自己开发。格鲁曼都能去卖蓝色小药丸了,麦道改行当房地产开发商有什么奇怪?

    当然,最有吸引力的还是苟观提出的最后一条,以大型总段组装的模式绕开中国对进口飞机的管制。麦道将组装好的半成品运到中国,然后换个名字以国产大飞机的名义卖出去。

    倒不是说大型总段组装这样的模式,麦道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利润也有,但并没有大到这个程度。只是苟观自己也知道上飞的斤两,之前双方合作的MD82组装项目,上飞生产的合格产品其成本竟然比麦道的售价还高!

    民航方面因为是自家人生产的,没有办法捏着鼻子多掏钱给买了下来。

    以中国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如何才能比麦道的售价还高?这只有两个可能了,一个是组装能力不足,工期严重超标。另一个嘛,可能就是操作不规范,导致昂贵的进口零部件报废了。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苟观干脆提出了这种反向贴牌的策略。然而这么一来,也就意味着上飞彻底放弃了对麦道飞机组装技术的掌握,沦为了一套橡皮图章,甘心情愿当麦道在中国的买办了。

    这样举着国货自强的名义,有上飞打开内部关系网,麦道进入中国市场肯定会无往而不利。

    然而这一切都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国民航有足够强大的购买能力。

    中国的北方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引进MD82,何以道格拉斯要等到九十年代才姗姗来迟?

    原历史上,中国民航到九十年代也只是计划要购买和租赁不超过五十架MD82,这么大丁点的市场容量,哪里会放在麦道的眼里。

    道格拉斯之所以突然对中国感了兴趣,当然不是来学雷锋的。麦道的目光注视中国,是因为新铁航投那一百六十七亿的世纪订单,是因为中国采购团在美国正挥舞着钞票,购买着一切他们感兴

-->>(第5/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