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为了要扼杀可能存在的竞争对手。
只有牢牢把持住国内商用飞机独一无二的地位,才能垄断国家在商用飞机上的巨额投入,方便上飞这些相关势力上下其手。
苟观最担心的从来不是生产技术不足,而是担心国家因为对上飞失望,转而支持其他航空制造企业进入商用飞机制造领域。
只要掐死了西飞的生产和研发能力,以后国家对上飞再怎么不满意,也没有其他的选择。这样一来上飞自然可以只需要躺着,就能把国家的扶持和补助都捞在手里。
不仅是生产和管理技术,实际上上飞就连龚国政主持的运七200A,也就是新舟60项目也没有放过。这可是国内第一次摸索设计和生产支线客运飞机,哪怕是再糟糕的成果,其意义也非同凡响。
何况这里面的利润可一点也都不小!新舟60还没出生,就已经自带了未来超过50亿人民币的巨大前景。包括一百架客运型和两百架货运型,以及未来与德国MBB公司等联合开发,正在进行前期筹备的新百座支线客机。
也就是说,新舟60这是一个只要设计并且生产出来就绝不会亏本的生意。
胡文海是相信西飞、相信龚国政这些航空人的操守,为了能把中国商用飞机设计扶上马、送一程,为了让西飞能够安心接手国产熊猫的生产,这才拿出了如此优厚的条件。
然而这些条件在上飞苟观等人看来,意义却是大不相同。他们看不到其对中国航空制造业的意义,但却看到了这是多么巨大的一块蛋糕。
50亿人民币啊!九十年代初的50亿,这是什么概念?远远超过了上飞组装MD82获得的利润十倍以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苟观等人怎么可能不疯狂?
新舟60的全部资料与新百座支线客机的前期准备,一切资料都被上飞刮地三尺弄了过来。
只要上飞能够接手这个项目,到时候根据协议,哪怕上飞指着一架运五说它是“新舟60”,那新保航空就得捏着鼻
-->>(第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