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冷落了自己,大为懊恼。
这时,便有人起哄道:“王少,吟诗一首。”
“对呀,王少,赶快赋诗一首,俘获美人心。”
见王少居然站起身来,众人齐声叫好,更有好事者立即铺纸磨墨,准备文房四宝。
王少略一沉吟,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便大声道:“诸位,历年元宵灯会,都是以诗会友,今天,我们就以燕菲姑娘的琴曲或湘君才女的琵琶曲为题,赋诗一首,如何?”
“好!”
众人齐声叫好,王少却把挑衅的目光看向了张小霖。
张小霖一愣,心道,你赋诗一首便赋诗一首,看着我干什么?
王少却走了过来道:“这位公子,免生得很呀,不知是哪个学院的生员?不如我们各写一首,让大家比评一番,如何?”
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也没有退路了,张小霖心中想了一下,描写琵琶和琴的诗记得的不多,大都不合时宜,白居易的琵琶行倒是不错,可是太长了,自己也记不全。可人家已经逼到眉毛尖子上了,没有退路了,便上前一步道:“还请王少赐教。”
两人一同来到书按前,一边润笔一边思索。
不一会,王少已然成竹于胸,便笑着对张小霖道:“不知这位公子尊姓大名。”
“在下张小霖。”
王少一听,便挥毫写下一首诗:
“元宵灯会闻琴声,诗赠张公子:
声来疑是凤凰台,
琴瑟琵琶入梦来。
塞外佳人空惹恨,
高山流水枉徘徊。”
写完哈哈大笑,放下笔看着张小霖。
张小霖一见,这家伙还真有几把刷子,短短几个呼吸时间,居然硬是凑成了一首,第一句自然是夸奖赵燕菲和水霏霏的琴声和琵琶曲,好比凤凰台的仙乐;第二句却是一语双关,称赞琴声和琵琶曲可以令人梦莹魂牵,也警告张小霖,不要做梦了;
第三局是告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