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二十九章 团结河(六)(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种植。

    当然以上这些都可以忍受。最难忍受的,其实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恶劣。别看团结河流域甚广,蜿蜒延伸,最后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巴伊亚出海。但实话实说,这条河是不适合航运的,未来建小水电站倒是不错,因为河流比降大,到处是小断崖、小瀑布,还有很多激流险滩,国营内河运输公司的人过来考察过后,结论是这里“不太适合”搞航运,故这里的屋子运输、人员往来都是靠陆路,一条勉强修出来的破损不堪的公路,非常困难。

    “这个鸟地方,若是没有黄金、翡翠、钻石什么的,谁来啊!”扔掉抽了剩半截的烟,郑大林起身离开,往乡场走去。

    天空飘飘雾丝状的小雨,令人稍稍感觉到了一丝凉爽之意。乡场就在一公里外,很快就到了。放眼望去,这里有大概二十多家店铺,都是用粗大的圆木搭建而成的,风格粗犷,但也还算结实耐用。

    店铺一半是卖食品的,这很容易理解。金矿区人民最缺的不是钱,而是各种消费品,因此这些店铺出售各种谷物及制好的熟食,供那些财大气粗的淘金者们消费,不知道有多赚。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店铺出售的东西还挺高端的,连巧克力、奶油饼干、麦乳精、红茶绿茶、咖啡可可、椰子粉等应有尽有,就连各种酒类都一应俱全,看得出来是商人们花费巨大代价从外部运过来的。相应的,这些商品的价格也比外部贵5-10倍左右,也只有满口袋都是金豆子的淘金者们才消费得起了。

    国营百货商店和孙春阳南货铺这两大品牌连锁商店也在这里开设了分店。不过它们卖的主要是衣服鞋帽、日用百货、五金工具,同时还代售一些药物、药酒,生意也火得一塌糊涂。淘金的人,哪个不需要各类劳动工具?哪个不需要药品来治病?尤其是跌打损伤的药水,预防疟疾的药酒,治疗疟疾的金鸡纳霜,简直就像印度乡村的洋葱一样,可以当硬通货来用,这生意能不好吗?

    郑大林虽然是个军人,不懂做生意,但他凭借自己观察,也能轻易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这些设置在乡场上的商店是吸金利器,每日里不知道回收多少从矿区带出来的金粒、金块。这些没有经过精细冶炼的金块往往被老板们贬得一文不值,然后压低到实际价值的三分之一乃至五分之一收购,给淘金者们换成各类他们需要的商品,这其中的暴利自不待言。

    不过这些老板们也高兴不到哪儿去。因为私铸金币是严重违法的事情,他们若是不想抱着狗头金一辈子不撒手的话,那么还是得出售给国家贵金属管理总局——这里面很显然要被扒一层皮——由他们统一回收后再冶炼、提纯,铸造成一枚枚金币储放起来,作为国家的战略黄金储备。

    乡场上另外一半的店铺就比较杂了。有明面上是洗衣房,实则是半掩门子的场所(当然确实也提供浆洗缝补的服务),有独自行医的医生开办的医馆药房,有澡堂子,有旅馆,更有提供保镖服务的公司,功能还是比较齐全的。

    这些个店铺或企业,几乎不需要政府动员或引导,自己就跑来了。这或许可以从财务角度来进行解释,因为比他们还先吃螃蟹的人在这里赚得盆满钵满,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其他人也迅速跟进,最终导致了这里的畸形繁荣。

    说到底,一切都是黄金闹的啊!

    “营长,陆军部来信。”正打算前往乡政府找人坐坐时,一名骑着战马的传令兵追了过来,将一封机密信件递交到了郑大林的手中。

    郑大林有些疑惑地接过了信,看了看信封上的各个封口,见完好无损后,便将信件收进兜里,返身朝营部走去。营部就在百十米外的乡场边缘,郑大林一阵风似的走了进去,然后摈退众人,独自打开了信件。

    信里其实是一封命令书罢了,不过因为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敏感,因此外面用东西密封起来,然后低调地送来了章武乡这边。郑大林反反复复将命令书的内容看了三遍,并仔细确认了命令书右下角陆军部的印章及部长私人签名的真伪后,这才将信件折叠起来,仔细收好,呵呵笑了起来。

    这封信来得可真是时候啊!郑大林兴奋地一拍大腿。部里居然下令增调第十一混成营李之信部前来团结河流域,与之同来的还有南方三个县的保安团士兵,以增强这边的实力。第十一混成营抵达后,第五混成营就可以逐步收拢部队,并前出显德乡,然后等待陆军部专送过来的补给。

    按照计划,第五混成营一俟收到补给,就全军出发,沿着团结河向下游地带进发,“打击匪徒可能藏身的地点”,必要时可“直捣黄龙”。另外,这份命令书还指明了,萧光上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