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七十五章 山东大旱(十二)(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手头的存粮目前已经没剩多少了,而今年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向荷兰人大规模采购粮食,因此自力更生开荒已经成了必须。而开荒很显然也是要有所选择的,比如最好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前期有物资支撑的话就更好了,这选来选去,其实也就宁波、黑水等地当初遗留下来的集体农场是最合适的了。只是如今这些地方也都填得差不多了,那么向外寻找新的拓荒地也就成了必然,镇江堡、九连城、宽甸一线就是他们最近选定下来的目标。

    这里邻近出海口,交通方便,有一定的农业基础,还可以就近从朝鲜调运物资,还有城池可以戍守,土地也很肥沃,简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地方,因此这便有了精锐的第七混成营一千多官兵在镇江堡大举登陆的事情。

    战斗的结果自然不用多说,能打的满蒙八旗都已去了关内,关外留下的要么是老弱,要么是战斗力较弱的,而且就这些留守人员,其中相对不错的这几年也被大批抽调去了北边宁古塔一带,帮助沙尔虎达抵抗俄罗斯人和东岸人的蚕食,因此镇江堡一带的防卫力量如何空虚是显而易见的。而他们此刻碰上的又换装了新式米尼步枪、训练有素的第七混成营,人数上也居于劣势,这被一股而下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七混成营于5月下旬控制镇江堡后,除一开始派遣部分人马(主要是骑兵)出外搜索、驱赶残余清军外,后面便一直驻守在城内,等待后续物资补给及人员的到来。同时,也按照梁某人拍板定下的计划,将一封措辞严厉的外交信件交给了两名被俘的朝鲜使节团官员,要其带回汉阳城,交由李朝君臣观看,问问他们到底为何私下里与清廷勾连?到底是何居心?又该当何罪!总之意思就是藉此向棒子们再度勒索一批钱粮牲畜,好支持后续运来的大批山东灾民在此开荒。

    据梁向俭等人保守估计,如果能够有效控制镇江堡一带,并击溃九连城、宽甸的残余清军的话,那么在这个地方安置个三五万山东灾民垦荒种植土豆,问题应该不大,前提是朝鲜人物资供应得力。不过这个计划也不是没有风险的,盖因数万灾民一旦运来,那么短时间内可就走不了了,若是清军调集大军来犯,东岸人的麻烦可相当不小,要知道,这次派兵突袭拿下镇江堡,已经算是东岸人实质上违反了停火协议了,清军会有什么反应,实在是很难说,虽然他们似乎也不怎么重视这个地方。

    不过,东岸人既然敢来到鸭绿江口,那么自然也是做好了完全准备的。清军要打那便打呗,我们背靠城池,有火枪、有大炮,交通运输廉价、便捷,你清军怎么比?别的不说,光是横穿整个辽东地面运输物资的成本都吓死人了,要不明朝时这些军事堡寨的物资运输也不会是从登州用船运了,实在是陆路不好走啊。因此,即便清军来犯,其兵力也不会太多,那么这对东岸人来说便没有什么大问题了,以陆军第七混成营为核心,辅以少数杂牌军夫及朝鲜仆从军,依托城市防御,怎么着也能把清军打败或耗走了,简单得很。

    “现在地里的麦子要妥善保护,别让人趁机破坏了。现在能找着一块不闹旱灾、不闹蝗灾的地方不容易,能收获点粮食更是不容易,一定要看紧了。城里的人员要鉴别,镇江堡足足有两三千居民,基本都是鞑子吧?就算其中超过一半原先是汉人,那也是入了汉八旗了,跟鞑子是一条心,跟我们是走不到一块的,要小心他们使坏。”从南方开拓队借调而来的吕方朝十多名围拢在他身边的干部说道。

    因为传闻吕方这个娶了杨家女儿的家伙要调到黑水开拓队辖区当“大官”,因此这些要么毕业自烟台抗清军政学院,要么来自退伍军官的基层官员们都很买账,一个个的姿态还是摆得很足的,毕竟以后很可能就是顶头上司了嘛。

    吕方此时交代的官员都是上头准备好来接收镇江堡地方政务的官员,反正这里与东北大部分地区一样,人烟相对稀少,城里城外只有两三千居民,比打过来的东岸军队、官员们多不了多少人,因此十多名官员已经足以将城里的民政事务管起来了,前提是那些清国小吏们配合,当然一贯是墙头草的他们也不敢不配合。

    “我们现在人手有限,就更要集中力量搞好一处,也就是说集中搞好镇江堡左近的农业,确保垦荒大业不受影响吧,九连城、宽甸那边就不用想了,顶多派人去逐退当地的清军(与其说是清军,不如说是旗民),在那边开荒种地,可能暂时还不会去,因为不好照应。”吕方又说道:“新开辟的土地原则上以种植土豆为主,这种作物生长周期短,产量高,不挑地,现在已经是五月底了,种小麦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了,况且产量确实也有些低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