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八十三章 河间(十七)(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条堪称动脉级别的河道的运输畅通。

    至于说国内另一条动脉级别的运河伊河,老实说因为年年淤积,且枯水期水量不足(需要蒸汽提水站调水),维护成本过大,交通部运河司(已由处正式升格为司)原本是不打算继续投资的。无奈碍于长山铁矿及沿途粮食产区的运输需求,他们仍然不得不每年派遣大量的挖泥船拓荒、疏浚河道,冬季时甚至还行使徭役征发权,组织周边十多万人上河挖泥,进一步改善这条运河的航行条件,因此伊河现在是越搞越大,想停也停不下来了,不然前面的巨额投资全都打了水漂,这是谁都无法承受的!

    在文图拉的提醒与船员们小心翼翼的驾驶下,四艘运输船掠过了三艘正在清淤的“清塘军”系列挖泥船,然后继续逆着河流北上,并于9月5日抵达了规模已颇为不小的伊瓜苏港——伊瓜苏县的县治所在地。

    而这个伊瓜苏县,其实还没正式成立,只是政务院倒是已经批准了罢了。该县下辖伊瓜苏镇、同兴乡、朝阳乡、白马乡(位于后世圣安东尼奥小城附近)和位于后世安德雷希托小城(andresito)附近的乐兴乡,一共五个乡镇,大概不到九千人的样子,是为全国第65个县级行政单位,隶属于河间地区,理论上同样归陈科陈副专员管辖。

    这个县地理条件极为特殊,全县地域范围极广,但却大部分地区都被玄武高原(米西奥内斯高原)上的密林所覆盖,其间山路艰险、人迹罕至,至今仍生活着不少原始落后的瓜拉尼部族,因为暂时还不用开发到森林内陆,所以东岸人一时也懒得清理他们。

    其实真算来算去,伊瓜苏县最好的土地大概就是位于高原两侧的低矮丘陵区了。也只有这里,才能够遣人过去开荒、种地,至于那些原始森林,国家总局的规划师们一见了就直摇头,大概几十年内都不一定有机会开发吧。

    文图拉船长等人的船只在经过数小时的等待后(没办法,港口还不够大,而船只又太多了一些),才最终在县交通局的引水员的指引下,停靠在了一片满是蓝花楹的小河湾内,然后下锚碇泊,等待港务局的员工过来卸货。

    他们运的这批货基本上都是粮食,面粉、稻米和部分腌肉是著名餐饮商人徐浩旗下的粤东餐馆订购的,这家如今集餐饮、娱乐、会务于一体的企业已在伊瓜苏县及附近地区打响了名气,很多过路人都会慕名过来消费一下,更别提集中在附近大搞基建的诸多公司、建筑队了。比如在附近修建伊南铁路的戈什金建筑公司的很多中层干部,闲暇时就喜欢来粤东餐馆喝喝酒、吃吃饭,随后找些意大利小娘们“调剂生活”,也算是为地方经济做了贡献了,当然更是极大充实了徐浩徐老板的荷包。

    “巴拉那河靠近你们这一段真是难走!我觉得交通部最好多派一些挖泥船过来清淤,另外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再召集数万人挖河,对一些大弯曲的河道进行裁弯取直,河底的礁石能弄掉的话最好也想办法弄掉。”坐到码头附近的某间茶棚内后,文图拉船长对相熟的茶棚老板抱怨道:“老周,我记得你当年给交通部大老爷们带过路,指引过他们勘测河道,你觉得我说得怎么样?”

    “你这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老周”其实不老,三十来岁的样子,是东岸第一批二代国民了,曾经在骑兵营里服役过,后来因伤退伍,因为和伊瓜苏镇的某位穿二代镇长吵了架,一气之下便辞职来港务局附近开了间茶铺,慢慢混日子了。

    这会在听了文图拉的抱怨后,他翻了翻白眼,说道:“其实据我从战友那听来的消息,政务院已经打算大举整饬巴拉那河航道,加速开发河间地区,进而辐射更上游的伊南铁路一带了。县里似乎都接到通知了,说上头会调拨超过二十艘‘清塘军’系列的挖泥船过来整饬河道,同时让我们这边自己想办法,捕捉一下瓜拉尼人上河施工,唔,这可能得去隔壁西班牙人的传教区里想办法了,唉,又是一场免不了的厮杀,希望是派保国军之类的杂牌部队过去吧,免得咱自己的小伙子有所损伤。”

    “二十艘挖泥船?好大的手笔!”文图拉船长闻言也有些惊讶,只听他说道:“难怪最近想订造新船都不行呢?合着是各大船厂的造船师傅都忙不过来了啊,内河小火轮、挖泥船、捕鲸船、渔船、护卫舰、轻巡洋舰、大飞剪货船、移民运输船、笛型商船,乖乖,五大船厂的手持订单数量应该是惊人地高吧,估计排到明年年底都不止了,难怪你们这的伐木场生意这么红火,确实是需求大啊。”

    “这里的伐木场生意是很红火,但这跟造船关系真的不大,文船长。”老周给文图拉及众人沏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