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九十八章 智利的进展 4(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县境内的罗通山城,据考古专家依据出土文物推测,大约于此时期建筑。东晋之后,高句丽臣属中原各王朝。集安禹山墓区3319号墓出土的一批文物是这一时期的例证。

    公元425年(北魏始光四年),高句丽迁都平壤。此时居住在长白山北部的肃慎族逐渐强大,建立勿吉国。通化地区北部为勿吉属地,南部为高句丽属地。隋朝,通化隶属关系不变。

    唐朝,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太宗以讨弑逆、拯汉民、复旧疆、防后忧为由,诏谕天下伐高句丽。公元668年,总章元年灭高句丽政权。唐于辽东故地及高句丽旧壤设安东都护府,通化为河北道安东都护府哥勿州都督府管辖。

    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领大祚荣建立震国。公元713年,光天二年,唐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自此更名为渤海国。通化属渤海国西京鸭绿府正州,正州治所即今通化市境内。通化县四棚乡三棚村出土的渤海时期金钵是这一时期的例证。

    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更名东丹国,通化属之。公元1o17年,辽开泰六年,通化为东京道辽阳府正州所辖。公元1115年,辽收国元年,为牵制金兵南下,辽以六万军来攻照散城(今梅河口市山城镇一带),金将阿徒罕星夜弛援,夜渡益褪水大破辽军,乘胜攻占辽阳。为纪念这次大捷,在今梅河口市小杨乡庆云北山一块巨石上,镌刻了“大金太祖大破辽国于节山息马立石”的摩崖碑,即今梅河口市小杨乡的庆云女真摩崖石刻。

    金时,金太祖灭辽,通化属金之东京路婆府管辖。

    公元1234年,蒙古军陷金,东北全境为之管辖。通化属沈阳路。

    公元1261年,元中统二年于辽东设“总管高丽、女真、汉军万户府”通化属之。通化县大都岭镇出土了元朝左卫阿亲军千户所印。

    公元1287年,元至元二十四年,置辽阳行省,通化属辽阳行省辽阳路婆娑府。

    公元1377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十年设立辽东指挥使司。公元14o9年,明永乐七年,又增设奴尔干都司,下设卫、所,此时女真人不断南徒,通化为女真人主要集居地区,通化属奴尔干都司建州卫。

    公元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建州卫都佥事努尔哈赤称汗,建立金(后金)政权,以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为都,通化地区为清王朝入关前的重要基地。

    公元1646年,清定都北京,在东北前后设置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统帅官兵分地管辖,镇守边陲。公元1657年,置奉天府,通化为奉天府管辖。

    通化市于光绪三年(1877年)设治,始称“通化”。

    19o8年析置临江县、长白县、辑安县、柳河县,1913年划归奉天东边道,1931年为伪通化省省会,1937年属通化省,1942年析通化县通化街置通化市,属通化省。

    1945年为伪满洲国都。

    年为安东省省会1954年设通化专区,专署驻通化市。原辽东省所属通化(驻通化市)、柳河、海龙、辉南(驻朝阳镇)、靖宇、抚松、长白、临江、辑安等9县划归通化专区。

    1948年市、县分治,属安东省,

    1949年属辽东省。

    1956年原由省直辖的东丰县划归通化专区。辖1o县。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通化市划归通化专署领导。将东丰县划归四平专区。撤销长白县,设立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海龙县迁驻梅河口镇。通化专区辖1市、8县、1自治县。

    196o年撤销通化县,并入通化市;撤销临江县,改设浑江市(驻八道江镇)。通化专区辖2市、6县、1自治县。

    1962年恢复通化县(驻通化市)。通化专区辖2市、7县、1自治县。

    1965年辑安县改名为集安县(驻集安镇)。

    197o年通化专区改称通化地区,地区驻通化市。辖通化、浑江(驻八道江镇)2市及通化(驻通化市)、抚松、柳河、海龙(驻梅河口镇)、辉南(驻朝阳镇)、集安、靖宇等7县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1971年通化县迁驻快大茂镇。通化地区辖2市、7县、1自治县。

    1985年,撤销通化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通化市升格为地级市,并将通化地区的通化、集安2县划归通化市管辖。浑江市升格为地级市,并将通化地区的抚松、靖宇2县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划归浑江市管辖。撤销海龙县,设立梅河口市(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