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二章 西印度洋(十三)(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与此时的东岸人不谋而同的是,在后世的马达加斯加,阿劳特拉湖畔是这个国家唯一的机械化大平原种植的水稻产区,以当地原始落后的水稻种植方式,也取得了平均2吨/公顷的产量。法国的索玛拉克公司对这里的沼泽荒地进行治理后,产粮提高到了5-4吨,其中超过一半出口至国外,而且因为口感独特还作为“高级米”出口前宗主国法国,换回了大量急需的物资。同时,这些被索玛拉克公司整治过的土地,价值也从5万马达加斯加法郎提高到了6万马法郎,由此可见一斑。

    “沿海的沼泽可以种香料、油棕,内地的沼泽就种水稻、养鱼了,以后再修建起塔东铁路的话,沟通内外,这个地区可就被彻底盘活了。”彭远志说道。

    在他的计划中,阿劳特拉湖到塔城港的铁路是无论如何也要修起来的,即所谓的塔东铁路是也。这条铁路修通后,阿劳特拉湖畔的粮食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到沿海地带,出售给当地的工厂、伐木营地和种植园。要知道,彭远志前阵子才刚刚将截留的数千明国移民安置到了东部沿海一带,着手开发那里大片的沿海沼泽。那些沼泽基本都是曾经或正在被海水淹没的侵蚀地面,排水也不畅,植被状况以三芒草草原为主,土壤常常是泥炭土。

    明人移民抵达此地后,每人受领五十亩土地、两头猪,然后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栽培油棕,以改善当地环境,被称为“油棕行动”,据说运转良好的话每亩可产油8吨左右,可以为食用油和肥皂工业提供原料。

    他们这些人,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不会有任何粮食产出的,因此开发阿劳特拉湖粮仓的行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appapp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