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墨迹吹干,争先恐后的交卷了,恨不得自己是头一个才能出尽风头。
只剩下寥寥数人,还在提着笔冥思苦想。
而许仙,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幕让众人很是惊讶。
只不过有了昨日的打脸经过,现在谁也不敢再小瞧许仙。
许仙诗才乃是天下闻名,已经写出过诸多传世佳作,足以千古流芳。现在这种环境,他要写一首好诗还不是轻而易举?
可以说今天这一关诗词比试,不仅仅方仲永放弃和许仙竞争,就算是仇视许仙到了极致的沈周、仇英、卢子久等金陵书院的学子,也都不敢再挑衅许仙。
谁挑衅谁被打脸!
所以看见许仙还没交卷,众人也不敢说什么风凉话,只能在心理暗暗说一句:真能装!就喜欢特立独行,显得自己别具一格。像谁不知道你诗才过人似的,早就写出来了,何必磨蹭这么久?
其实,这些人还真是冤枉许仙了。
这不是他故意装,而是他写了一首诗之后,却感觉不满意,将其作废了。
不知道为何,看着这歌舞升平,繁华如梦,充满欢声笑语的秦淮河岸,许仙心中却似乎感觉憋着一口气,不吐不快。
秦淮河两岸的确是繁华不用多说,酒家林立,是无数达官贵人、豪门子弟寻欢作乐的场所。可是纵观整个大离王朝呢?
说是民不聊生或许夸张,但天灾人祸却从来不断绝,灾民、难民越来越多,官府不作为,朝廷党派之争、意气之争不断绝。北方蛮夷屡屡犯禁,烧杀掠夺无所不做,乱世征兆已经显现。
这繁华盛世,究竟是真是假?
这究竟是歌舞升平,还是纸醉金迷?
许仙紧锁着眉头认真想了半响,将本来写下的夸赞之诗毅然抛弃,而后真正开写:
“游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游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写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