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不能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增压器直径也不能无限增加。于是,这就形成了高空进气压瓶颈。
第二,在低空的时候,一般来说增压器能够提供足够的压力,然而,我们都知道压缩空气会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上升从而导致爆燃,这就形成了低空爆燃瓶颈。
为了解决这两方面的矛盾,有这么几条基本的技术手段:使用二级增压器,突破高空进气压瓶颈;设法在压缩空气进入气缸之前使其降温,避免爆燃;使用更高标号的燃油,暴力突破低空爆燃瓶颈。
实际上,后来英国人在喷火战斗机的发动机上,正是这么做的。
当然,德国db发动机的技术人员也知道这些手段的有效性,但是这几条措施却难以应用在db发动机上:
第一条原因是设备本身的技术原因,比如说那根致命的轴炮。
它挤占了原本布置发动机的宝贵空间,当然这只是一个次要原因。
根本的原因在于另外两点:
db发动机的增压器是无级变速增压器,不方便设置2级增压器,而db发动机的设计人员又舍不得丢弃无极变速这个传统优势。
其次,由于采用燃油直喷技术,在高进气压条件下火花塞容易积碳,而放弃直喷又舍不得,而且也没有先进化油器的技术积累。
剩下的是发动机外面的原因:
首先,进气降温的基本技术手段是使用中冷器,但中冷器个头挺大、重量不轻,用在me-109e这种小飞机上比较困难。
其次,高标号燃油这个在利比亚油田建立起来之前,根本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其实,技术问题是可以用别的手段避开的,如果实在解决不掉麻烦,学苏联人搞泾渭分明的高低空战机,比如米格3和雅克3,也能凑合着活下去,可原本就物资短缺的第三帝国又偏爱高低空兼顾……
除了说一句悲催的强迫症患者,有什么办法来形容呢?
李乐知道后来db发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