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魏国的军队蓄养战马,维护国内的兵道、官道等等事宜。
平心而论,即便川雒联盟承担了建造新都的全部花费,但重新建造一座都城,对于朝廷来说也是压力颇大。
主要是人手问题。
川雒联盟内那些富得流油的首领们表示,既然要造,那就要造地最大、造得最好。
这个态度,与朝廷派去川雒监工的冶造局辖下营建司司侍郎陈宕,相当的投脾气。
这也难怪,因为曾经受到某位肃王殿下的影响,冶造局的监工宗旨就是「大」、「猛」、「精」,凡事讲究精益求精,务必要达到目前魏国技术的巅峰。
至于对此究竟要砸进去多少钱,冶造局的官员与工匠们从来不去考虑这种问题:我们又不是户部官员,管它花多少!
于是乎,在川雒联盟诸首领与冶造局官员陈宕的协商下,新都的预估占地面积,一下子翻了几番,吓得户部左侍郎崔璨当场就有点头晕目眩:虽说这次建造新都由川雒联盟出资,并不需要经手国库,但那终归是钱啊!岂可如此浪费……
好吧,其实也不算时浪费,只是崔璨无法接受这种砸钱的行为。
既然新都的面积被翻了几番,所需的人手,自然也是几倍增加,这让工部左侍郎谢弦颇感头疼,因为他发现,这项工程,就算是征募十万民夫也填不满。
而就在这个时候,纶氏部落的首领禄巴隆表示人手方面毫无问题。
原来,这个时候的川雒联盟,与南阳、宛地一带的羯族人又有了联系。
这件事的起因,在于羯部落与羚部落的羯族人,曾向川雒联盟求援。
这事发生在「魏韩之战」前,当年战败于魏国,且逃到南阳、宛地那一带的羯族人,在当地重新建立了部落,并毫不意外地,与巴蜀的巴人发生了冲突。
这场冲突,说不好究竟是哪方人先动手,毕竟巴地素来喜欢劫掠人口作为奴隶,而羯族人呢,为了重新发展部落,也需要大量的人手,因此,
-->>(第6/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