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魏宫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3章:万世之基(二)【二合一】(第2/10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也就那么些,以至于这本小册子过于薄了,若是用于教材,赵弘润并不满足。

    如何在加点分量呢?

    当他把这件事说给内朝诸大臣听了之后,介子鸱当即就笑着说道:“陛下,此事易儿,不如就在某个姓氏后加几位我大魏的名臣、名将……”

    这个主意好啊!

    无论是赵弘润还是内朝其余大臣们,闻言均眼睛一亮。

    就拿「赵」这个字来说,完全可以在后面加上他赵润的事迹,这也是一种扬名的方式——虽然赵润本身并不在乎名气,但魏国的子民,好歹也该对他们的君王有所了解吧?

    “很好,就按照介子所说的办!”

    赵弘润笑着拍定了此事。

    于是乎,礼部又开始整理、撰写。

    足足编写了两个月,才编写出第二版的《百家姓》,即在天下诸多姓氏的继承上添注了名人——主要是魏国的名人,只有在实在无法相提并论的情况下,才会选择他国的名人。

    就比如「吕」这个姓,虽然说赵弘润的宗卫们当中,就有一个叫做「吕牧」的,而禁卫军的尉官中,也有一人叫做「吕挚」,但这两人跟「齐王吕僖」比起来,那可就是天差地别了,因此,「吕」这个字的代表人物,魏国礼部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只能选择齐王吕僖。

    类似的,还有韩、楚、秦、赢等字。

    在按照赵弘润的意见给予修改后,礼部将第三版已比较完善的《百家姓》,送到了魏王赵润面前。

    赵润仔仔细细观阅,并未发现什么漏洞,便召来大太监高和,叫后者派人将这本《百家姓》,送至冶造局,由冶造局刻字、印刷。

    以冶造局如今的技术工艺,活字印刷并不是什么大的难题,他们甚至可以一步到位地选择了铁质的单个活字——当然,由于模具无法做到如此精细,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人工打磨。

    没过多久,第一版印刷的《百家姓》,便由冶造总署的署长王甫,亲自送到了垂拱殿。

-->>(第2/1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