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魏宫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5章:百家争鸣【二合一】(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其他儒家子弟惊讶的目光下,介子鸱笑着对公羊郜说道:“来地匆忙,不曾携带席子,贤兄可介意介子与你同席?”

    “固所愿耳!”公羊郜欣喜地说道,连忙邀请介子鸱。

    二人坐下之后,便相互交谈起来,公羊郜隐隐发觉,介子鸱的种种想法似乎与他不谋而合,这让他更是兴致高涨。

    情绪亢奋之下,公羊郜亦提出了自己不成熟的思想,他认为,天下战乱频繁,是因为诸国林立,而这种混乱的局面,必将被「大一统」而终止。

    听了这话,介子鸱感觉自己全身说不出的痛快——这可不就是他的想法么?

    『齐人,公羊郜。』

    介子鸱暗暗将这个名字记在心中,他知道,虽然眼前这位公羊贤兄乍一看并不起眼,但在他看来却是难得的大才,似这等人才,他一定要替魏王将其留下,岂可任其返回齐国?

    想要这里,介子鸱便隐晦地说道:“贤兄的想法,介子深感兴趣,奈何眼下不是时机,待此事之后,贤兄可愿到愚弟府上稍住几日?”

    公羊郜一听,立刻就领悟到,眼前这位非常支持他的「大一统」思想,惊喜地近乎要手舞足蹈。

    他万万也没有想到,他千里迢迢从齐国来到魏国,原本只是将见识一下魏国百家争鸣的盛事,顺便完善自己的「大一统」思想,不曾想,居然在魏国遇到了一位与他不谋而合的同道中人——实在是不虚此行!

    由于有着相类似的思想,因此别看介子鸱是楚人,而公羊郜则是齐人,他二人还是很快就成为了知己。

    “人……好多啊。”

    随着百家子弟陆陆续续来到,公羊郜心中很是吃惊,因为他放眼四周,感觉聚集在这里的百家子弟,恐怕都有不下于一千人。

    从古至今,文人中几乎从来没有如此热闹的一幕。

    想了想,公羊郜询问介子鸱道:“我儒家子弟如此众多,想来四个「主修」名额,已不再话下了吧?”

    “这很难说。”介子鸱微微摇了摇头。

    虽然他也是儒家子弟,但他也知道,传统的儒家思想具有其局限性,用来教化世人、劝人向善自然是毫无问题,可这回魏王赵润提出的要求却是「使国家富强」,在这一点上,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的优势非常大。

    听了介子鸱的话,公羊郜很是吃惊:难道他儒家竟然有可能落选?

    这在他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见公羊郜面露吃惊之色,介子鸱微叹一口气,向这位新结识的知己简单介绍了一下他魏国的君主赵润:“我大魏的君主,是一位注重实干的君王,其实陛下最为偏爱的,正是法家……”

    平心而论,赵润从来都没有提过他偏向哪家学术,但他近些年的举措,比如打压贵族垄断财富、禁止兼并土地,论功行赏等等,这无一不合法家「定分止争」的核心之一——好在魏王赵润并没有反对儒家的‘礼’,否则,儒家那可真是彻彻底底地要被法家抛在后头了。

    而正因为这样,尽管法家门徒的人数比儒家子弟少很多,但似天策府右都尉张启功、刑部尚书唐铮、大理寺卿正杨愈等等,他们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们魏国的君主,实际上也是一位提倡法家思想的人,充其量只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披上了一层儒家的皮而已。

    当然,即便如此,介子鸱还是认为,他儒家夺得那四个「主修」名额,还是没问题的,问题在于「儒法之争」——哪家学术才是第一主修,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而就目前来说,介子鸱对于他儒家击败法家一事,心中着实没有什么把握——反而是他身边新结识的知己公羊郜,他的「大一统」思想,相比较儒家传统思想,更具有击败法家的可能性。

    此时,主持这场盛事的礼部尚书杜宥,终于出现,在讲述了这场辩论的许多要求后,他终于露出了‘正面目’——堂而皇之地走到了纵横家门徒的那一边,让现场许多儒家门徒一阵低呼。

    谁也没有想到,魏国负责教化民众的礼部尚书杜宥,他居然是一名纵横家的门生。

    而看到这一幕,似张启功、唐铮、杨愈等人却是抚掌暗笑:儒家失却一位强援!

    考核的方式很简单,即某个学派的代表,当众陈述自己的思想,然后由其他学派的人去指出其中的漏洞,只要能说服众人,或者说服大部分人,就能列入名额候选。

    这很公平,在众目睽睽之下,也做不得假。

    而诸学派代表上场的顺序,则是按照抽签的顺序,也很公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