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魏宫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2章:楚国崛起的预兆【二合一】(第8/10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无法说动韩国的情况下,楚国就成为了齐国的优先考虑对象。

    平心而论,楚国的兵卒确实很弱,刨除掉卫国、越国以外,楚国的军队甚至还不及如今鲁国将领桓虎麾下的军队,几乎就是在中原垫底的存在,但楚国军队的优势在于,这个国家的军队几乎没有什么所谓的抚恤,纵使一场仗损失大量的兵卒,也不至于因为抚恤而拖累整个国家。

    更重要的是,楚国是中原唯一一个有能力动员四百万军队的国家,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当然可以弥足单个士卒实力上的劣势。

    因此,‘扶持’楚国军队来吸引魏国的注意力,这倒也不是一件坏事。

    问题在于楚王熊拓索要的《鲁公秘录》。

    说实话,这些年来魏国工艺技术的突飞猛进,主要是因为魏王赵润,当年赵润从鲁国拓印的《鲁公秘录》,不能说对魏国毫无贡献,但事实上并没有像其他中原国家想象的那样巨大,魏国的工艺技术,来自冶造局,而冶造局的技术理念,则来自赵润。

    像什么龟甲战车、弩炮、连弩等等,这些其实都是由魏王赵润绘制大致的图纸、再交由冶造局的文吏改良完善的,魏国工匠从《鲁公秘录》上学习的,主要还是机关术,其中包括跨时代的齿轮组、杠杆结构、无缝贴合的榫卯技术等等。

    但其他国家却并不这么看待,他们认为魏国的工艺技术一下子提升到近乎赶超鲁国的程度,其中关键,就在于那《鲁公秘录》。

    这一点,无论是楚国还是齐国,皆对此深信不疑。

    因此,在针对「是否应当将《鲁公秘录》交给楚国」一事上,齐王吕白与诸士卿都显得有些迟疑。

    他们十分担心,就算日后联合齐、韩、楚三国钳制了魏国,使魏国有所削弱,但若是因此再出现一个如魏国那般强大的楚国,这岂不违背了他们的初衷?

    不过目前的局势,已容不得他们考虑太长远的事,毕竟楚国的强大只是将来,而魏国的强大,却是如今能亲眼目睹的事

-->>(第8/1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