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魏宫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5章:虚虚实实(二)【二合一】(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与国内百姓的生活条件却是一落千丈——他从这个角度,来诋毁韩王然乃是一名不学无术的昏君。

    不得不说,论颠倒黑白,作为法家子弟的张启功,倒也是其中好手。

    不可否认,其实他所提出的依据,句句属实,可问题是,韩国国力这些年来一落千丈的原因,真的是因为韩王然么?

    还不是因为康公韩虎、釐侯韩武几次攻打魏国却战败而导致的?跟韩王然有什么关系?韩王然接手韩国的时候,韩国就已经是这么一个烂摊子了。

    但张启功却故意忽略了这一点,引导舆论攻歼韩王然,硬生生要将一顶昏君的帽子扣在韩王然的脑袋上,以方便元邑侯韩普后续的另立新君的计划。

    正所谓百姓云从,在元邑侯韩普派出心腹人不遗余力抹黑韩王然的情况下,元邑、宜安一带的韩国百姓,对韩王然的看法大为改为。

    就连元邑侯韩普本人,都没有想到竟然会那样顺利。

    不过对此,张启功与北宫玉却不意外。

    因为他们很清楚,韩国近几场跟魏国的战事战败后,韩国朝廷为了支付赔偿给魏国的高额赔款,理所当然加重了税收,其中再加上某些大贵族为了弥补自己家族在战争中的损失,偷偷增加苛捐杂税,使得韩国百姓民怨载道。

    所谓民心,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你让百姓过得好,百姓就拥护你;你让百姓过不下去,百姓就骂娘,甚至于当活不下去,百姓也会铤而走险、揭竿作乱。

    而韩国这些年来,由于将对魏国的赔款以及弥补战争损失这两大损耗转嫁在国内民众身上,这导致国内百姓怨气极大。

    今年韩王然为何迫于无奈对魏国宣战,希望转移国内的矛盾?

    难道真的只是因为魏韩两国商贾的那场经济战争?

    当然不可能!

    区区半年左右的经济战争,当真能够击垮一个国家么?摧毁这个国家的本土经济么?

    事实上,魏韩两国商贾的战争,其实只是压垮韩国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此前韩国的百姓就已经很艰难了,而这场经济战争,进一步加大了韩国民众生存的难度,这才逼得韩王然不得不对魏国宣战。

    因为他再不对魏国宣战、转移国内的矛盾,国内那些走投无路的百姓,很有可能就要暴乱了。

    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正因为本来就对国家、对王室抱有种种怨恨,因此,当元邑侯韩普派出的人传开诋毁韩王然的谣言时,元邑、宜安附近一带的韩国百姓当然会接受这个观念:他们这些子民都要饿死了,管理这个国家的王不是昏君又是什么?

    这些无知的百姓又哪里晓得,这件事根本不关韩王然的事。

    除了诋毁韩王然以外,在张启功的建议下,元邑侯韩普也不忘笼络民心,而在当前韩国国情下,笼络民心的最好办法,无非就是给予当地百姓活路,简单来说,即是放粮、征壮丁。

    开仓放粮对应的是老幼妇孺,让元邑侯韩普赚获善名,方便他出面诋毁韩王然。

    至于征壮丁,表面上是给那些年轻人一条谋生的活路,而实际上呢,则是元邑侯韩普为了扩充军队,毕竟想想也知道,待等来年开春,蓟城那边必定会派来征讨的兵马,在此之前,元邑侯韩普必须尽快强大起来,只有这样,他在张启功眼中才有利用价值。

    不得不说,张启功与元邑侯韩普决定搅乱的时间段选地极好,恰恰好蓟城那边因为天气关系暂时没有办法派兵攻打,而元邑侯韩普呢,却能在这段冬季,大肆征募那些家中缺粮的当地百姓入伍。

    这不,截止到年末,元邑侯韩普就征募了八千新卒,使他麾下的军队数量暴增到了接近三万人。

    然而即便如此,元邑、宜安这一带的韩国百姓,还是在人前人后赞颂元邑侯韩普,竖起大拇指称赞这位君侯真乃是爱民如子的邑君,让元邑侯韩普善名大涨。

    唯一的问题是,元邑侯韩普对此付出了许多的粮草。

    但这不要紧,因为张启功早已派人联系了太行山另外一边的上党郡,让上党郡的姜鄙偷偷将粮草运到山上,再由元邑侯韩普麾下的心腹前去接收。

    若是有人问起,就说这批粮草来自元邑侯韩普早前建立在太行山的秘密粮仓——除非是蓟城那边派来的奸细,否则谁有闲心去证实元邑侯韩普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对于当地的百姓以及元邑侯韩普麾下的士卒而言,只要能填饱肚子粮食充足,这就足够了。

    正因为有魏国上党郡的暗中资助,元邑侯韩普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