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礼部,只负责与各国的邦交、宫廷礼仪、士子考举,以及教导皇子、公主、世子、郡主等的学业,除此之外就是修缮藏书,只要在魏国出现的书籍,都能在礼部的库房找到拓本。
而近几年随着国立学塾的落成,礼部亦要负责国立学塾的正常运作,刊印教学书籍、培养人才等等,毫不夸张地说,礼部的职权,覆盖范围非常大。
今年,正是礼部主持考举的届年,这三年一届的考举,让魏国得到了许许多多的人才,得以补充到王都或者地方。
而左侍郎朱瑾,刚刚忙碌完考举的事,便重新将精神投入到与同僚一同编纂《礼法》的大事当中。
这一切,起因在于魏国前几年发生在大梁的百家争鸣盛世,自此之后,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书籍便充斥整个魏国,立言之事,再不像以往那样严谨,就仿佛你只要懂得写字就可以出书。
这个现象,虽然让书籍再不像从前那样神圣,但也极大刺激了魏国的化发展,总的来说有利有弊。
鉴于此事,礼部此前还被逼得出台了一道政令:唯有经过礼部本署检测的书籍,才允许在国内流通,否则不允许流通。
倒不是为了什么管制,只是为了避免有些不负责任的著书者误人子弟。
而受到这件事的影响,礼部本署的官员,亦希望编纂一本记录各种礼仪的书籍。
今日,当左侍郎朱瑾正在观阅他礼部本署官员编纂的《礼仪》草稿时,忽然有小吏来报,说是楚国派来使者。
左侍郎朱瑾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几许似笑非笑的表情。
记得前几天他拜访老上司尚书杜宥时,二人还曾聊过有关于楚国的话题,没想到时隔一两日,楚国就如他们猜测那般派来了使者。
“请他们进来。”
朱瑾当即命人将那两名楚国使者请到他的班房。
片刻之后,楚使黄砷、焦穆二人,便在两名小吏的带领下,来到了左侍郎朱瑾的班房。
-->>(第4/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