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手中那封信走到火烛旁,将其点燃。
“多事。”
看着徐徐燃烧起来的书信,楚王熊拓低声嘀咕道。
数日后,魏楚失和的消息,逐渐在楚国境内不胫而走。
平心而论,似操纵舆论这种事,也并非只有魏国独有,事实上各国都很擅长。
比如这次,楚国就仿佛完全站在道义至高点去抨击魏国,指责魏国作为中原的霸主国,不思比邻和睦,无端进攻齐国等等。
总而言之,楚国数落魏国说得的大义凛然,只有一小部分人才看得出来,楚国之所以对此不满,大概是因为魏国与齐国的战争,让楚齐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所致。
然而这一小部分人所看到的真相,事实上也只是表面而已,魏楚两国失和的真正原因,在于魏国经久不衰,已展现出力压韩、齐两个国家的可怕实力,倘若楚国依旧不闻不问的话,那么,待魏国兼并韩齐之后,楚国别说跟魏国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或将成为下一个牺牲品。
因此,必须在此刻,打断魏国的势头。
魏兴安十年七月,鉴于楚国公开发表言论指责魏国针对齐国的不义战争,魏楚两国关系迅速恶化。
而同时,齐国则立刻响应楚国对魏国的声讨,指责魏国行事霸道、不足以为中原领袖云云,并隐晦地表示,愿尊楚国为霸主,抵抗不仁义的魏国。
面对着楚、齐两国的声讨,魏国的文人亦纷纷展开反击,反过来声讨楚国,指责楚国不应当与齐国这种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国家站在一起。
总而言之,从七月到八月,魏国、楚国、齐国三方展开隔空骂战,彼此都希望在道义上占据至高点,让天下人颇为迷惑,分不清到底孰是孰非。
事实上,孰是孰非并不重要,无论是魏国也好、楚国也罢,都不会幼稚地认为单单依靠舆论就能打败对方,说到底,他们各自引导的舆论,只不过是为了给这场魏楚之战预热,让更多的魏人、让更多的楚人站出来支持自己的国
-->>(第7/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