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强大如魏国,恐怕也不敢这般高姿态攻伐齐国。
就目前而言,「反魏一方」唯一的几分胜算,就是秦国亦加入齐楚联盟,并且秦国与楚国同时对魏国开战。
这样的话,魏国陷入三面作战的处境,虽然在兵力上不至于落于下风,但在粮草方面,恐怕也会陷入与秦国、楚国相似的局面,毕竟是同时对两个大国开启全面战争,自然需要动员更多的军队。
但很可惜,秦国目前的重心仍在攻伐巴蜀那边,根本没有理睬齐楚两国死活的意思,毕竟在秦国看来,他们只要夺取了巴蜀之地,就能大大缓和国内缺粮的窘迫,拥有足够的粮草与魏国开战。
而楚国呢,楚王熊拓思忖了许久,最终还是做出了一个对齐国而言颇为残忍的决定,即放弃齐国。
原因很简单,因为齐国目前根本无险可守,就算楚国付出沉重代价帮助齐国击退了魏军又如何?过不了多久,魏国还能能卷土而来,毕竟如今的魏国,实则是囊括了曾经魏国、韩国、卫国、鲁国等国家领土的,恢复能力远远不是齐楚两国可以相提并论的。
不过出于盟约,或者打着尽可能使「魏齐战争」延长的目的,楚王熊拓派便邸阳君熊沥与越国将领吴起等人,率领寥寥十几万兵力支援。
说实话,这点兵力根本不足以替齐国解围,充其量也只能在琅琊郡,与任城守许历麾下的魏军耍耍,甚至于搞不好还有可能被许历击溃,毕竟许历麾下亦有一支轻重混搭的骑兵。
当然,放弃齐国,也就意味着楚国势必要夺取巴蜀,否则,待等魏国攻灭齐国后,他楚国将无力抵抗魏国的进攻。
正因为如此,在魏国发动对齐战争的同时,楚王熊拓亦命令身在巴蜀的平舆君熊琥、西郢君熊焘等人,示意后者不必再顾及此前与巴氏一族的协议,尽快击败秦**队,占据巴蜀全境。
而这,使得巴蜀之地的战争变得更为激烈。
魏昭武七年七月,齐国的东莱郡,被魏将李岌率领的湖陵水军攻
-->>(第8/1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