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承担着「救火」的任务。
正因为这样,浚水军一直以来都是「驻军六营」之首,而且士卒的装备,也始终保持着魏国顶尖的水准。
然而这样三支精锐的军队,旧太子赵誉却将其并入了禁卫军,纯粹成为兵卫、禁卫这种主要负责维持治安的军队,这在赵弘润看来,实在是太可惜了。
所谓好刚要用在刀刃上,最精锐的军队,当然得部署在国家最需要彰显武力的地方,比如说宋郡,再比如说河套地区。
其次,即是百里跋、徐殷、朱亥这三位大将军本身。
平心而论,在魏国如今的将领层中,刨除赵弘润本人以及南梁侯赵元佐与禹王赵元佲外,赵弘润最看好的将领,即是司马安、魏忌、韶虎、姜鄙、庞焕、羿孤等几人——之所以注意到羿孤,那是因为羿孤曾在「魏楚雍丘之战」期间,以少数兵力骚扰地楚寿陵君景舍烦不胜烦。
这些位将军,在赵弘润看来,属于上将之才,统领十万军队总摄「郡级战争(局部战争)」完全没有问题。
若是其中几人联手的话,相信小规模的国战也能胜任。
而次一层次的将领,魏国有燕侯赵疆、龙季、李岌、曹玠、蔡擒虎、白方鸣、闻续等等,还包括赵弘润麾下直系将领中的屈塍、晏墨、翟璜、孙叔轲等人,这个层次的将领,让他们单独指挥「县级战争」是没有问题的——说白了就是偏师主将的档次。
而原驻军六营大将军当中的百里跋、徐殷、朱亥三人,就介乎于这两个层次之间,虽然他们的才能并不足以取得郡级战争的胜利,但是多年来统领兵马的经验,使得他们也足以勉强胜任——至少驻守一块区域是丝毫没有问题的。
因此,让这等的将才闲置,赵弘润感觉还是太可惜了,虽然百里跋、徐殷、朱亥三人皆已年过半百,但论武力远远不如当年,但相对而言,他们丰富的经验,短时间内也并非后辈将领能够超越。
当然,不管结果怎么样,赵弘润还是得咨询一下这三位大
-->>(第6/1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