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战争重心,将由宋郡转移到河西、河套一带……”赵弘润对百里跋、徐殷、朱亥三人解释道。
听了这位太子殿下的话,百里跋、徐殷、朱亥总算明白,为何这位太子殿下要恢复浚水军、成皋军、汾陉军这三支军队。
说实话,随着魏国近些年来,似商水军、鄢陵军、镇反军、魏武军、北一军、山阳军这些动辄五万编制的军队逐渐形成战斗力,似浚水军、成皋军、汾陉军这些魏国的老牌精锐军队,地位难免就有所下降,难以再成为大规模战争的主力。
但若是用这三支军队镇守某块区域,这却是绰绰有余。
“不知三位大将军可愿为本王分忧?”赵弘润诚恳地问道。
百里跋、徐殷、朱亥三人对视一眼,虽然眼前这位太子殿下诚恳的态度让他们很是受用,但他们考虑到早已年过半百,且才能也不如司马安,于是在犹豫了一下后,他们还是婉言拒绝了——到他们这个岁数,也该退下来让位给后辈了。
就比如,百里跋就推荐了自己的副将李岌:“若是太子殿下不介意的话,末将推荐李岌担任浚水军主将,此人有大将之才,远胜末将。”
见此,朱亥也推荐了老成持重的将领「周奎」。
而徐殷,则是推荐了他那位据说有擒虎之力的猛将「蔡钦」,即曾与伍忌较量过武力的蔡擒虎——对此,赵弘润是感觉有点好笑的,因为在他看来,汾陉军是一支很死板的以防守反击为主的军队,而蔡擒虎,却是一个非常具有进攻欲望的猛将,说实话两者很不搭。
对于三位大将军推荐的人选,赵弘润都没有拒绝,毕竟李岌也好,周奎、蔡擒虎也罢,他也都熟悉,皆是非常可靠的将领。
他只是遗憾于,他没能说服百里跋、徐殷、朱亥者三位大将军。
在送别这三位大将军的时候,赵弘润对他们嘱咐道:“三位大将军日后在军塾,能否将以往操练士卒的经验,所经历的战事,著写成书,为军塾培育将才提供助力?”
-->>(第9/1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