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魏宫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章:默契与怀疑【二合一】(第7/9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钱来享受,他很满足于自己作为魏国的小弟。

    但卫公子瑜则不同,在他看来,卫国必须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冶铁工艺,否则,他卫国将始终无法摆脱魏国的控制与摆布——毕竟以以往的趋势,若魏卫两国失和乃至于交恶的话,他卫国甚至无法自主打造兵器与甲胄。

    到时候,难道真要重拾几乎已淘汰的青铜锻造技术?

    但遗憾的是,卫公子瑜只能凭一己之力,偷偷摸摸地在私底下研究,因为这件事,别说若传到魏国那边,多半会引起魏国对他卫国的怀疑,甚至于,他连他父王卫王费这关都过不了。

    因此,别看卫公子瑜这一两年,借当年韩将司马尚攻陷他们半壁疆土的前车之鉴,终于说服他父王,拿出了一大笔钱创建了数支军队,但事实上,由于他父王派了几名主簿严格把关着,卫公子瑜根本没办法挪动,无论是投到「长铗」,还是投到他偷偷摸摸研究的冶造工艺当中。

    迄今为止,维持「长铗」与发展冶铁技术的消耗,全靠支持他的卫国富豪在私底下捐赠,根本不经过国库的账本。

    而相比较维持长铗的耗费,研究冶铁技术的经费投入简直就是无底洞,想想当年的赵弘润就知道了,南征北战前后从楚国、三川、韩国收刮、敲诈了一笔笔的钱物,可结果呢,当时肃王府的家计开销,还要靠小夫人羊舌杏在城内开设的「肃氏楚金」来维持。

    甚至于即便如此,赵弘润还欠下了户部几百万两的欠款,一直到博浪沙河港竣工。

    虽然这笔庞大的资金投入,并非是全部用在发展冶铁工艺上,但要知道,魏国当时好歹是有一定基础的,而卫国呢?却连最基础的工艺都未曾掌握。

    这意味着,卫公子瑜需要砸下比当初赵弘润砸在冶造局更多的金钱,才有可能获得一些成绩。

    也正因为这样,卫公子瑜非常需要萧鸾的那笔钱,因为那笔钱不会过国库的账目。

    “那赵润公子那边……如何回覆?”

    在听了卫公子瑜

-->>(第7/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