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他们这群人占了旅顺军的多数,这会儿都脸孔绷得紧紧的,一边吃喝,一边幻想着自己在战场上的男儿气概,不过隐约也有一点害怕。
也许契丹人很厉害,也许他们会长眠在风雪交加的北国!
朱大和尚、朱二和尚就有点怕怕的,他们俩现在都是“扛大枪”的府兵,不过还没拿到梦寐以求的土地。土地得用军功去换,首先是集体军功,然后才是个人军功——没有集体军功上哪儿找土地来分?幽州的地早分光了!而集体军功,就意味着一场又一场的血战。
想当地主,得扛着大枪从契丹人手里抢啊!
和他们俩同在一个什的还有一个担任伙长兼什长的老兵,三个梦想着用契丹人的脑袋换土地的贫下中农,三个来自天津市的小学生。
那什长名叫张大郎,是郓州阳谷县人士,原是西门家的佃户,跟着女大侠西门青一起到的界河商市,算得上是“元从”了。可惜没什么大本事,也没什么野心。混到现在还只是个伙长,不过有两个儿子挺出息的,在天津市念小学,书读得不错,看来能出人头地的。他的俩儿子年纪还小,所以没有参军,还在读书。
三个小学生是同学,都是大相国寺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名叫江若风、冯杰、温杨。他们都是杜国良的同学,而杜国良终于还是上了前线!
因为他爹杜文忠慢了一步,寻到妹子杜文玉的时候,儿子已经装船发运了,所以只能在家以泪洗面了。
三个热爱共和的小学生,这个时候则有点跃跃欲试,和张大郎打听起了战场心得。
张大郎却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笑着说:“打仗就是个力气活,和给西门家扛活没什么不同。扛着长枪走路、排队、列队,让冲锋的时候放平长枪,冲他n的就是了。有啥难的?一点不难。至于你把人扎死,还是让人给捅了,呵呵,天理保佑吧!”
朱二和尚在旁听着,插了句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打起来?”
“急什么?”张大郎嗤地一笑,“现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