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阶级的武装!
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说,读书考科举比从军打仗划算太多了。前者不但安全,投入很少。而后者有可能会送命,投入又大。
所以科举制度一旦引入周国,必然会造成军事公民阶层逐渐转向科举取士,战斗力自然会逐步崩解。
苏过摇摇头道:“我国的私田法度甚严,在宋人看来无异于苛政。而书院、学宫又费用高昂。如果全都要私人承担,也只有工商富户能够担待。行之我国尚可,若通行天下,就会绝了寒门上升之途。只怕会徒增无数敌手,使周宋之战旷日持久啊!”
武义久放沉了声音:“那就旷日持久吧!我们的共和之国本就是两三千年来所未有。行之天下,犹如秦汉之分而合一。如果费数十年之功,易家国天下为天下为公,又有何不可?”
从某种角度而言,宋周之战将比历史上的宋金之战更为激烈!
因为在宋人看来,女真蛮夷是不可能一统天下的,所以宋朝的君臣可以屈膝求饶,苟延残喘。而大周共和,天下为公,当然是可以代宋而有天下的。
如此一来,宋周战火一起,就很难有妥协的余地了!
另外,科举公平而且廉价的优点,已经深入宋朝的人心。科举不仅是寒门上升的通道,而且还承担着农村财富分配的功能——考中科举当大地主,几代考不上就会没落,非常的公平啊!
如果周国坚持废科举和抑兼并的路线,周国和宋朝士大夫之间的矛盾,也将难以调和。
武义久顿了顿,“诸位,现在是宋国挑起战争,是欲趁我大周国变乱之际,灭亡我共和基业!现在宋寇已经兵临天津都门,共和国只有背城一战了!”
他突然站了起来,双手按着长方形的会议桌,提高了嗓门:“作为代理元首,我建议执政会议立即提出‘总动员’和‘对宋宣战’之法案,然后召开元老院会议投票表决!”
“同意进行总动员和宣战!”
“附议!”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