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淮集课录。依慁污染贪者辱……”
在这些摇头晃脑背诵急就章的内侍宫娥之外,还有一些早已读书习字,勉强算半个读书人的内侍,随着甘晚棠学习经义。
在这些内侍中,有一个看起来颇为文弱的少年,却是鹤立鸡群一般,四周没有一个内侍敢于和他共坐。
甘晚棠手中握着一部太平经的摘抄笔记,端坐讲坛之上,然而开口讲的却不是正牌子太平经义,而是史论:“当初新莽篡权,改国号为新,颁布下种种新政,结果却失败了。于是绿林赤眉纷纷而起,光武皇帝趁势受符命,重立汉统。然而你们知道光武皇帝为何而兴,新莽为何而败?”
这个问题着实犯忌,虽然如今太平道在洛阳,不说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也差不多有了半个国教的地位。可是这些阉人毕竟为奴为仆多年,而如今甘晚棠与马元义要维持洛阳格局,也不能放开手了鼓动起他们这些奴仆的破坏性,只能是缓缓措手。
不过这个问题也不是向着这些内侍问的,甘晚棠说话的时候,目光就正对着听课的人群中,那个因为小宦官们的退避而分外显眼的文弱少年。
这时,识字班的朗诵声再度传了过来:“……列侯封邑有土臣,积学所致非鬼神。冯翊京兆执治民,廉洁平端抚顺亲。变化迷惑别故新,奸邪并塞皆理驯。更卒归诚自诣因,司农少府国之渊。远取钱谷主平均……”
这少年听着那朗诵声,面上露出恍然大悟神色,站起身来答道:“是因为王莽所学不正,不是先圣的道理。而是以鬼神变诈,欺瞒朝野,所以上天降怒,令光武皇帝受符命,而让王莽死于贼手”
听着这回答,甘晚棠微微地笑了笑,看出了这少年眼底那一点不甘和反逆情绪,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倒也不算错,只是这些理由都太肤浅了些。王莽托古改制,乃便要先有人支持。只凭先圣留在儒门的典籍,这道理或许能说服一些潜心经籍的儒生,却说不了两类人。”
甘晚棠话没说完,少年眼睛一亮,追问道:“
-->>(第6/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