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帝祖庙到凤家旧宅沿途的铺面,都主动将门脸拾掇一新,披红挂彩起来。
乾隆一朝,虽然灾年不断,流民横生,回疆大叛、金川小乱,但是清代官阔商富的财富淤积现象却是确立了下来,这在佛山镇就表现得格外明显。
同知衙门当中,以顾老夫子为首的幕友们也全都动员起来,把同知衙门和游击衙门的一班衙役快手调集在一起,安排下更多更详细的差事。
人情熟的,自然是去替道海宗源做个知客,办事老成的自去主持迎神赛会的细务。
“迎神赛会?”
仙术士负手立在英雄楼前,看着这座堪为佛山镇商业区地标的大酒楼正在匠人们搭起的竹架子笼罩下,处处点画翻新,一面看着顾老夫子:“道海宗源开山大典,虽然是在这世上立派,但也是依着玄门仪轨升座,与迎神赛会何干?”
顾老夫子是个心思何等灵活的人物?如今是丝毫不把面前这个竹冠道者当成寻常羽流看待,只是赔笑道:“所谓一地有一地的风俗,佛山地方士民都好祭神之娱,每年自上元节起,便广集香火钱,打造神轿,请各祠、各庙神像上轿出游,又要挑选俊俏少年、妍丽童子扮成仙娥、玉女,花车旱船,沿途歌舞,更有仙人献寿、童子拜观音、城隍八家将、隋炀帝游龙舟等杂戏相随,以为盛事。既然是贵门开山之典,则更要大办而特办了。”
一面解说,顾老夫子将手中簿子呈上,只见上面列的却是佛山镇的乡绅、富商,各自捐献香资若干,供神之物若干,乃至神轿前导的五色琉璃灯、各色涂金的方天画戟、八棱金瓜、日月障扇之类仪仗,莫不清清楚楚。
除了这些物件,也有各处地保、里正附上的神轿出行禀帖,却是佛山镇各处村庄、街坊,都有神轿出游,北帝祖庙供奉的北帝金身,栅下天后宫供奉的妈祖,这些大庙之神固然是要乘神轿出游,便是南海庙的广利王、火神庙的火官祝融、万真观供奉的广州府城隍,甚至佛山镇土地的神轿,都有人承担下来,唯恐被排除在这场大典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