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就算魏野这勉强算是修成半仙之体的修为,也不是区区三昼夜就能从定境中出来的。
但反过来说,赤云桥上七十二峰山灵现形,所敬的也不是某个仙术士,而是他手里的丹灵如意。至于魏野,在七十二峰受地气灵枢移转、并朝祝融之局里,只比撑着丹灵如意的红木底座强一些,善能御风而行,能够托着这支如意直上南岳最高峰罢了。
足下白虎咆哮连连,群山之灵纷纷避道,魏野一扬手中丹灵如意,赤云涌动间,祝融峰顶上封寺废墟之上,云光霞气涌荡如海潮,恍惚间只见白璧筑坛而起,与云中青玉坛遥遥相对,二坛同放祥光,朗照四方。
上封寺所占之地,本是光天坛福地,然而自隋末起,香客、游人、缁衣佛徒鸠居千年,钟灵毓秀之地就此化作泥淖卑下之处。
直到今日,洞阳真火焚净千年积秽,光天坛福地方才重现人间。
光天坛与青玉坛两处福地同时显现,祝融峰顶顿时浮出一轮赤霞,恍如朱镜浮天,遍照衡岳七十二峰。
赤霞之中,隐隐有王者头戴玉冠,身披赤衣绯裘,腰佩灵章而出。
神光、宝光交相辉映间,衡山仅有的九仙、黄庭两处观宇中,焚修道众心有所感,稽首叩拜,同声咏赞:
“朱阳乘晨,徘徊九霄,丹舆飞盖,洞焕霞寥,曲回下映,监我心翘,上愿所陈,莫不感幽,抑披灵卫,形与神交,书名丹台,结字南瑶……”
这声音原本不大,却是随着两处观宇间道人们的曼声咏赞,渐渐萦绕于衡山上下不知多少人的心头,渐生敬仰之念,渐生皈依之心。
七十二峰灵枢地气此刻早已运转至浑然同一之时,这道咏赞之音不曾扰动地气分毫,反而将漫山香客士女形神,统统收拢于造化遗留在衡岳群峰的悠长气息之中。
申知县不知何时已将头上七品素金顶子的喇叭凉帽摘下,拜伏于地,屏息股栗不敢言。
不仅是他,漫山欣喜若狂的香客,只是跪地礼拜,那些原本还为了各自
-->>(第5/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