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魏野仙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2章 .风雷笔削旧山川(二)(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进行检疫的过程中,这些咸肉干就被直接列入了“有毒废料”这个档次的洋垃圾里,不要说让人吃了,海巡署的道官宋宁直接毫不客气地说:“依照本朝新颁行的民法,制造这种有毒废料的家伙,就应该以故意谋杀的罪名判处死刑才对。”

    但是对人类而言如此可怕的咸肉干,却对近海地区分布稀少的鲨化鱼人有着极高的诱惑力。警卫班在短短的两天内,就用豺狼号上的咸肉干,吸引并歼灭了两个鲨化鱼人部落,并获得了来自上级的嘉奖。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道简短的咨文:“此种诱饵是否存在技术专利?英国东印度公司能否在加尔各答等地就近生产这种诱饵?如何与英国就此类诱饵商讨长期的贸易合作机制?如有条件,请于合适时间向特使提出这个问题。”

    乔治·斯当东爵士不得不在他的出使日志中,花了极长的篇幅记载咸肉干对鲨化鱼人的致命吸引力,并且将“远洋货船不得携带此种咸肉干”这一戒条成功地推广到了英国远洋航运业中。

    而因为鲨化鱼人的威胁而失去了航运业的大客户之后,生产“盐骨头”这类剧毒食品的英国食品商们不得不用了更多的精力、更多的金钱,来选择那些相对气味温和些的化学废料来腌制咸肉干,为英国食品添加剂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真是可喜可贺。

    ……

    ………

    五月五日端阳节将至,广州港。

    这是英国使团到达广州的第二天。

    但是广州知府李瑞麟此刻却无心再多理会这些英国人。

    原因无它,这个时候,就是广州光复之后,第一次省试大考开始的日子。

    和史书上某些新朝开科举不同,不是说随随便便拟个题目,再把一大群半通、不通的秀才、举子弄到一起就算完事。

    前清的时候,从顺治到康熙初年,所谓的科举就纯属糊弄事。只要有读书人愿意来应考,乐意当大清的顺民,那就是秀才、举人的身份。哪怕你八股文字狗屁不通,也有机会混一个同进士出身。

    但是新朝初立,反倒是抱着宁缺毋滥的主张,宁可花上好些年教育人才,也不肯让这些冬烘先生、秋风钝秀才糊弄事。

    这头一桩就是废了八股取士。

    对八股,李瑞麟自己就是乡试、省试、会试、殿试一路考出来的。说实在话,士林中人,特别如他这样出仕多年的人物,也不过将八股文当成是一块出仕的敲门砖罢了。做官的学问,从来都不在八股文字上面。

    对天下的书香之家,废八股也好,用策论也罢,都不是重点,只要朝廷仍然开科举,不绝了大家的上进之路,那考什么都没有问题。

    只有那些一辈子抱着《朱子语录》、《朱子四书注》与各类科场范文的老秀才、老监生,倒是很有几个深觉天崩地裂,上吊投河的。

    而新开科举,儒门经义只列在明经科,与道、法、墨、名诸家并列,这一条,除了几个理学大儒嚎啕不已,也有跳西湖的、也有跳钱塘江的、也有自己绝食的,士林中倒也没有多大的风潮。

    如今是二圣临朝,一南一北,两位都是道家中人,而且至今也不打算尊周礼、祭孔子。可除了曲阜孔府里本代衍圣公惶惑不已,聪明人倒是真不至于为了这等事急什么。

    大儒们要为儒门道统殉葬,可士绅之家不过是为了“读书做官”四字,如今仍然是读书做官,不过换了一套经义,何至于此?

    当然士绅们里聪明人想得明白,那也难免有想不明白的。

    若换了前明,这样攸关“圣教道统”的生死攸关之事,少不得有一群群的秀才抬着至圣先师牌位去叩衙请命的。

    前明党争,加上秀才们组织会社,搞出复社这样号称“东林后学”、能量极大的在野势力,秀才公都变成了破靴党,很是嚣张得意过一时。

    但是清军入关,一切以明亡之事为鉴,“读书士子议论政事”这一条就被顺治到乾隆总结为最为要紧防范的对象。文字狱里,对这些敢于议论朝政的秀才童生也一向杀得最狠谁管你议论什么,是不是自带干粮的保皇党,一颗红心向着老佛爷、万岁爷、大清国的皇上呢……

    这等肃杀风气,至今少有残余,大家也就是自己议论几句,没多少人真的敢组起大队人马,去张贴揭帖、顶香请愿。

    但是新朝开了科举,却将前清的功名一概不认,不管你是秀才、监生还是举人,功名一概不算数。若想要继续读书做官,那没说的,收拾起吃饭家伙,还有当年准备的夹层砚台、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