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回到爱尔兰的庄园中享受平静而短暂的退休生活了。
但是随着他一同来华的其他人,包括他们的副官、秘书、庶务总管,还有副使乔治·斯当东的儿子,现在才十二岁的骑士侍从小斯当东。只要这批英国外交使团成员回归不列颠岛,将来就有极大的可能成为英国外交官员里的知华派甚至亲华派,在接下来十几年的时光里,有一批鼓吹对华友好的英国官员,怎么样也不算坏事。
只不过,坐镇朱明丹天府的道海宗源掌教真人有几句话却是没有说出来。
就是这个使团中的成员,比如乔治·斯当东与小斯当东这对父子,比如喜欢八卦又不掩饰白种人自大心态的约翰·巴罗,他们在另一个时空中面见乾隆皇帝的种种经历,让这些敏锐的外交人员准确地窥视到了“煌煌大清”从上到下的种种弊端,包括官府的愚昧颟顸、满人对汉人的敌视防备、在乾隆盛世的光鲜外衣下僵死到快要发臭的制度……
结果,就是原本仰望着东方大国的欧洲人,如同《黔之驴》这寓言中遇到驴子的老虎一般,心态从“惊为神物”变成了“不过尔尔”。而小斯当东,这位面见过乾隆皇帝的少年,变成了独立翻译了整部《大清律例》的知名汉学家,被后世称颂为“英国汉学之父”。
可也是这位知名汉学家,在成年后重新接触了乾嘉年间的满清官场之后,却在第一次鴉片战争前对唐宁街做出了这样的分析只有通过战争,英国才能赢得满清朝廷的尊重,愿意聆听英国的意愿!
不过这些事情,大概都不会在这个时代上演了。
唯一的小插曲仅仅发生在前往广州的这段短程航行中,豺狼号上存放的英国特制咸肉干,成了警卫班们中意的东西。
这种被英国海军士兵深恶痛绝、起了个外号叫“盐骨头”的硬肉干,用了大量的盐。承包食品加工的英国商人当然不肯用价格昂贵的食盐,而是拿有毒的廉价工业盐加工出来,哪怕用水煮过,也会发出一种泡在福尔马林池子里的腐尸气味。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