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魏野仙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0章 .谁家小姑过青丘(三十八)(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入她法眼的人物。当下,袁老判官便笑道:“这两年来,周学士外放为官,词风大变,于风流蕴藉中隐隐有雄浑之态。若今日周学士在座,见着马宣赞,说不定又能填出一支好词来,更为今日佳会增色许多!”

    但提起周邦彦,在座的一众宾客却沉默下来。周邦彦被赶出大晟府后,一直就在外地兜兜转转地任职。棋待诏晋士明供职翰林院,消息最灵通不过,知道周邦彦在河北任期已满,却被打发去更偏远的江南处州为官,显然根本没有让他返回汴梁的意思。

    这个消息,就让大家越发怀念起那位温文儒雅却又管不住笔杆子的老人来。

    这一回,莫非真的要如他自己的小令描述的一样,要汴梁的友人们“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了?

    就算李师师的小院不欲沾染外界风尘,但是风尘却自然而然地上了门。

    就在满座宾客怀念起周邦彦的时候,却听小楼之外,有人以指叩竹,随着渔鼓的脆响,曼声吟唱道:

    “……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那人唱的声音不怎么大,渔鼓也打得不怎么好,满座宾客,谁不是乐坊圣手?但那歌词却是别出一格,竟是大家从来没有听过的。

    楼外那人,敲着渔鼓,继续唱道:“……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敧斜。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

    听到这里,袁老判官头一个跳了起来,叫了声:“这等词风,秀逸清旷,不下欧九(欧阳修)与大苏学士,深婉蕴藉,又有晏元献(晏殊)气象,定是周学士所作!”

    说罢,他直接跑到窗边,大叫了一声:“下面是哪位在唱曲?可能暂留一步?”

    他这里叫出声,院外唱曲那人静默片刻,随后笑道:“魏某自认五音不全,不是个参加什么好声音选秀的材料。楼上老丈,魏某也非是正店里头打酒座的,请我上去吃酒不妨,卖唱却是休想。”

    两人说话间,李师师却立到窗前,应声道:“便凭尊客这曲新词,便堪为妾身座上贵客,还请上楼来,与妾身一会如何?”

    那人在院外嗤地一声笑,拍了拍手中渔鼓:“李女史不嫌弃我做个恶客,那便好,那便好。须知道我辈道士要见李女史一面,比觐见官家更不容易,倒是多亏周老先生新填的半阙《西平乐》了。”

    说话间,就见一个头挽铁簪、身披粗麻道衣的道士,满头花白头发,一双寿眉几乎把眼睛都遮住,一把长须飘拂到地,手托一只青竹渔鼓,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小楼里。

    入得里间,就见这道士向着马扩鼻尖一指:“马子充,辽东一行,当知辽国覆灭就在眼前,你不快点说动咱们那位官家,合力攻取辽国,却在李女史这里躲清闲?若等到女真攻取整个燕云,汴梁虽大,哪里还安排得下这么一场雅集?”

    这一出,弄得大家都一愣一愣,袁老判官更是摸不着头脑。

    大家只是一时怀念起了外放的周邦彦,听见这道士唱起一阕新词,带着几分周邦彦的风格,索性请他上来一会,问问老朋友的近况而已。

    可这道士却是不客气地上門打脸来了!

    大家平日里没少见过那些好为大言的太学生,可是像这道士一般不识趣的人,还真不多见!

    倒是马扩面色一肃,猛地站起,拱手道:“道丈指摘,俺不敢分辩。然而俺马扩位卑职低,等闲如何能见官家?今日里,多蒙袁老带掣,才有幸到李女史这里小坐片刻……”

    他话没说完,就被这老道士打断道:“而后借李女史的门路,自达于官家面前?倒是好算计!”

    说着,他也不管别人观感如何,就扯过一张小几,一屁股坐下,向着小楼里画了一个圈:“李女史才遇见那等险境,这个时候,离禁中那等吃人魔窟越远越好,怎么还偏叫一个娇滴滴的小娘子,替你一个大男人谋划起来?男儿行事,自当勇往无前,直中可以取,曲中可以求,连累小姑娘算什么本事?”

    说到这里,这老道士向着李师师一拱手道:“李女史,你也莫嫌老道说话太过鲁直不中听,可端阳节那天,你遭了飞剑穿心之厄,若不是竹冠子预留下一道黄竹牌符替你挡了一挡,只怕早已经香消玉殒。这个时候,你这里已经隐隐成了风波中心,崔贵妃外家还有一桩灭门大案,联系着后宫争斗。李女史如今自顾不暇,哪里有功夫帮助旁人?况且”

    说到这里,这老道士又看了一眼马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