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魏野仙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9章 .三碗酒,虎过岗(二)(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意抬起,向着武松一指道:“这条大汉,本是清河县的好汉,正所谓啷哩个啷,啷哩个啷,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那武松在外流浪一年整,一心想回家去探望……”

    那竹冠道者将赤铜如意敲着银盘,唱得正起劲,年轻汉子已经啐了他一口:“谁要听你这不正宗的山东快板了?”

    说话间,他五指已经朝着武松手中横扫而来的哨棒一撩,却见五指如爪,转眼间就同武松错身而过。

    但也就是这一错身的功夫,武松才发觉手中哨棒一轻,定睛看去,只见自己手中哨棒已经变成了一根根发丝粗细的碎木刨花,不成个模样!

    见着这一幕,却见那竹冠道者点了点头:“木刀崩裂术,或者该说木刀崩裂爪?果然你这家伙除了自己流派的那些诡异拳法之外,另外学得的武技也都是这些个奇葩招数啊。”

    说话间,他已经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咱们的正事还没有说完,你在这磨蹭什么,早点打发了武二郎,早点把事情谈完。”

    似是这催促起了效果,就见那双眼似虎睛的年轻汉子一转身,浑身气息顿时收敛于无形之间。

    武松只觉得面前这人转眼就没了踪迹,随后就觉得后脑一痛,瞬间就人事不知!

    ……

    ………

    景阳冈下,这些天都臭着张脸的店主人,觉得自己最近的运道好生不顺。

    早上一起来,才刚推开店门,却见着门前倒着一个年轻汉子,身上的衣裳早已破烂成了一缕缕碎絮,除了胯间一条犊鼻裤,竟是再找不到完好的衣物。

    而在这汉子身旁,立着个头戴黄竹道冠、身穿青锦道服的小胡子道士。

    这道士肩上背着一口被绢面裹住的剑,手中握着一柄赤铜如意,笑吟吟地丢给他一串铜钱与一只包裹:“这汉子夜里路过山神庙,却不慎为山子所伤,被某救下。这包袱里自有伤药衣物,你代我弄醒他,打发这莽汉自去罢了。”

    “山子”便是老虎,可是店主人望着那座不过十来丈高的景阳冈,望着那不算浓密的山林,暗自想道:“这样的矮岗子上,哪里来的老虎?”

    但不等他细问,那竹冠道者身形一转,便有云气笼罩,转眼间就再不见了踪影。

    店主人见着这场面惊愕无比,一屁股就坐到了地上,好半晌才叫出声来:“山神爷爷显灵啊!”

    ……

    ………

    翻过了景阳冈,便是阳谷县。

    阳谷县城不算太繁华,却也有几条小街,有些商铺食肆,显出一派升平年月的景象。

    这几条小街中,有条紫石街,街面两旁多是些小生意人赁房居住,于是那些有着祖传房产的人家,就显得比旁人格外幸福一些。

    开着小茶坊的王婆,就属于这类有房阶级的一员。

    王婆既然开着茶坊,自然也会几手点茶汤的手艺。如今正是暑热时候,各类凉饮子卖得最好。可是阳谷县这样小地方,却没有供应给小茶坊的冰窖使用。所以王婆一到夏天,便要早早爬起来,把那些梅子汤、香薷饮一类解暑饮子早早地熬好,再放进水缸里凉着。

    这活计不算轻松,她三更天就要爬起来,早早地做好准备。

    这一天,她照旧在茶局子里忙忙碌碌,配着各样解暑饮子,却见着一位老僧,头戴五佛冠,身披一件袈裟,手中提着锡杖,缓步走在街面上。

    此刻明明天色未亮,却见那老僧身形却是在黑夜中显露得清清楚楚。

    而在老僧身后,还有一只比牛犊还大几分的白狐,摇动着九条尾巴,缓缓随着老僧而行。

    那白狐背上,端坐着一位高髻美人,身上穿着素白纱衣,随风摇动,一手握着拳大宝珠,一手持着宝剑,看上去,竟有几分凛然不可侵犯的味道。

    老僧指着小茶坊旁的那间屋子,向着九尾白狐背上的美人说道:“天女,这便是你受胎之处了。你今生的父亲,是个卖炊饼的矮汉,你的母亲,是一个脱了奴籍的女子。”

    老僧说罢,又满面慈悲地感慨道:“那女子生来就是一副媚骨,天生丽质却又不甘心成为填房丫头。所幸她的主母素来善妒,见到夫婿有了偷腥的意思,就逼着丈夫贴嫁妆,将她嫁给了这个卖炊饼的矮汉。两人成婚后,耐不得家乡浪荡子的闲话,就搬来这阳谷县赁房居住。”

    “那矮汉天天出去卖炊饼,她便在家里做女红,两人生活虽然有些清苦,却也十分平静,正适合天女受生此处。”

    话说到这里,老僧又转脸看了看面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