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魏野仙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91章 .秋风起处听雷声(九)(第2/9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来信而不是官面上的行文,这也是因为新任东平知府也不算毫无根基之辈。陈府尹是正经东华门唱出的进士,算起来还是蔡京的门生,直做到了大理寺寺正的位置上。只是蔡京罢相,王黼用事,他自知没了老公相这株大树,索性自行求出,外放了一任东平知府,也免得日后得罪了王黼,落个被赶去远恶军州的下场。

    说起来,东平一府两县,阳谷县姑且不论,那清河县正临大运河,也算是一处商旅往来的冲要所在,素称富庶,算是他们蔡党中人在老公相失势的当下,格外关照一些了。

    而汴梁来信中,也不着痕迹地点了他几句,若想以后仕途平顺,那这许侍宸亲自点了名的公孙道官,便不可仗着士大夫的风骨去撩拨他。如今他们这一党正走下风,正是夹着尾巴做人的时候,哪里还经得起与一位直达天听的当红道官做对?

    当然,要接待一位名义上奉旨致祭东岳的钦差道官,地方官免不了也要张罗起来。

    如果来的是许玄龄本人,陈文昭这位进士出身的东平府尹不介意把脸面揣进袖子里,亲自去迎逢一番。

    但奉旨的只是一个没赐先生号的小道官,虽然也号称是钦差,可在陈文昭看来,也就和那些奉旨出宫的内监差不多,算不上什么重要角色,犯不着他东平知府纡尊降贵。

    于是陈府尹也就理所当然地将这件事一推四六五,打发到清河、阳谷两县头上。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县令对过往官员迎来送往是理所当然之事,至于公孙胜这种成色不足的钦差,一应花销往往也是由沿途县令供给。

    清河县接了公文,却表示东平府一府两县,都在去泰山的路上,这迎接钦差道官的差事,清河县只能担一半,另一半应该落在阳谷县头上。

    于是这皮球一踢再踢,很自然地就到了阳谷县知县李达天的案头。

    李达天望着这东平府公文,却是急得直挠头,阳谷县不比清河县富庶,他在任上积攒的财货,一多半都填了朱勔的狗肚子,现在想起来犹然觉得肉

-->>(第2/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