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燕山雪,燕山血(三十二)(第2/5页)
排成了好长一串,占满了半张信笺:“南华郎、知易州录事参军事、管勾易州敌前侦缉事”。
原本道海宗源的道官体制就很有复古主义倾向,这道官法印更是充满了宋人官制那“官阶、官职、差遣三位一体”的特色。好在从金坛郎算起,各级道官随身佩戴的法印也算是一类特制的法器,不然区区一方小巧石印还真刻不下这么多字来。
将加了法印的信笺装订好,这位眉眼间带着几分村农朴拙意味的年轻道官,用带着粤音的官话吩咐道:“立刻将这份对辽军的军气观测报告传入易州城内……”
说到这里,他微微皱了皱眉头,还是将眉心的皱纹抚平,补充道:“把军报送到那个新来易州城的阳燧方诸馆,请他们联络涿州的本部!”
……
………
易州阳燧方诸馆是个临时组建的新衙门,但这个新衙门却在如今战事一触即发的当口,一口气安排了两位精英道官坐镇。
按照涿州方面给的编制,阳燧方诸馆的掌事道官为从七品的阳燧令一名,从八品的方诸丞一名。从品级上看,并不算高,但衡量一个官署的重要程度,从来都不在品阶上面,而是看这个官署负责的具体事务上面。
以明清官场为例,同样是七品官,身为科道清流的六科给事中,官场地位就远远高出于那些人称“百里侯”的七品知县。
同样的,一个新出炉的部门,它的第一任主官是什么样的人物,也就说明了这个部门究竟有多少的含金量。
正六品下、碧虚郎、判阳燧令事,谢明弦。
从八品下、琼台郎、知方诸丞事,木岚。
谢明弦走的是军功路子,但是木岚这个琼台郎却是货真价实的离火裁金院道官,真正的清华之选,地位超然,何况又刚刚在涿州平乱里立了功。这样的人物,放到这个新建的衙门里头,谁都看得明白:
阳燧方诸馆是个挂号在两府里面的机要衙门,在这里挂职的道官将来肯定是要大用的!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